正文 第45章 勢如破竹(1)(2 / 3)

擒賊先擒王,把最難啃的骨頭嚼碎,把最彪悍的鬼子頭顱迎風懸掛,其他地方的鬼子抵抗意誌必然崩潰,進而望風而逃。

於是他問汪道昆,最難打的鬼子在哪?

汪道昆指了指地圖上很不起眼的一個小點,這個小島叫橫嶼,但還是不要碰它了,因為那裏堪比不死鳥修煉的死亡皇後島。

橫嶼其實就是一個小島,離福建省寧德縣就十幾裏路,從小島到海邊就五裏多路,但就這五裏路卻成為十幾萬明軍無法跨越的鴻溝。

因為這五裏路經常時有時無,讓人琢磨不定。

聽著很玄,其實都是海龍王擤鼻涕惹得禍。橫嶼地處大海之濱,潮漲潮落和月缺月圓一樣規律守時,但橫嶼距離陸地太近,所以漲潮之時,大陸淪陷,一片汪洋,潮退之後,陸地才能浮出水麵。

可能你會覺得,那就趁著退潮,攻上島去不就齊活,若真是如此簡單,那還用汪道昆如此頭痛幹嘛。退潮之時,道路泥濘渾濁,無法行走,大部隊行軍更是極其困難,而且滿打滿算,每天退潮時間不過一個多時辰,也就是說在這一個多時辰內,若不成功登島,就會被大海吞沒。

而等你筋疲力盡登上橫嶼時,千萬不要高興,因為可怕的敵人早已虎視眈眈。

小小的橫嶼島,駐紮著三千多鬼子,這些鬼子與其他倭寇不同,因為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日本九州,九州民風蠻橫,是最盛產流氓人渣和惡棍的邪惡魔窟,當年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第六師團,就是由九州人組成的野獸軍團。

因此這群倭寇用腳指頭思考也知道十分凶悍,所以當明軍力盡脫水方爬到島上,而九州日寇早已以逸待勞守候多時,這時的明軍就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煎炒烹炸。

更讓明軍害怕的是,這群倭寇熟知兵法,並不立刻和上岸的明軍決戰,而是分成幾批,不斷襲擾明軍,就這樣退潮的時間很快耗幹,登岸明軍背後瞬間汪洋一片,本就筋疲力盡,再被幾股倭寇不斷襲擾,士氣很快就會衰落的不成樣子。

但九州的流氓們明顯耐心很好,他們一定會等到夜幕降臨,充分發揮自己善於夜戰的優勢,

將彈盡糧絕的明軍在黑暗中全部吞噬。

所以倭寇在此盤踞了整整三年,期間前前後後十幾萬軍隊,幾十位將領,對此都束手無策,

而鬼子們也憑借天時地利,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導致“寧德一路,上下三百餘裏,三年渺絕人蹤”(《戚少保年譜》)

這就是戚繼光決定攻打的對象,看似毫無希望。

絕望中尋找希望,戚繼光終將輝煌。

於是戚繼光來了,而他總是有辦法的。

他讓汪道昆安排福建本地的軍隊保護戚家軍的側翼,防止攻島之時遭到鬼子援軍的襲擊。

這對福建明軍而言是天大的福音,很多將領都在聽說戚繼光決定攻打橫嶼時而徹夜難眠,不是激動,而是怕戚繼光覺得人少,要拉上他們一起去攻打死亡之島,現在一聽自己的任務隻是保護戚家軍側翼,阻擊援島倭寇,不用上島送死,因此士氣極其高漲。

接下來他把戚家軍的所有把總以上級別的將領召集開會,會上他用低沉陰鬱的聲音充分介紹困難:

我們麵前是最為凶狠殘忍的倭寇,他們殺人如麻,他們狡詐陰險,更為致命的是,潮漲潮落隻有一個半時辰的間隔,大家上島之後,別無援軍,若不能迅速殲滅敵人,拖到天黑,鬼子自然占盡天時地利,到時糧草全無,援軍無望,地形不熟,體力難支,想要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希望基本為零。

現場陷入絕對零度的寧靜,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

戚繼光直截了當地亮出底牌:

“一旦上島,便臨近黃泉,除非殺敵,否則絕無退路,所以各位弟兄若無必死之心,撼山之誌,便請不要涉險渡海,戚某絕不責怪。”

是男人的必定有二心--責任心和愛心。不存在以上兩點的,即使貌似潘安,壯如超人,也不可稱其為男人。

戚繼光的手下便是這樣一群男人,他們充滿了殺敵報國的責任心和對故土黎民的熱愛心,所以戚繼光話音剛落,立刻群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