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戰神揭秘(1)(3 / 3)

堅決不享受特權特供,與士卒同甘共苦。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給士兵最好的示範是一樣,同苦共樂的文化當然孕育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

還有一條最為重要,就是武藝,俗稱功夫。

人們很難給生命增加時間,但可以給時間增加生命力。

戚繼光便滿負荷地運用著老天恩賜給他的並不比別人富裕的時間,所謂牛人都是逼出來的,戚繼光如此優秀讓人仰望,都是自己把自己逼出來的。

戚繼光是明代少有的武術大師,但遍尋古籍你也不知他師從何門何人。

其實在功夫一路,戚繼光是個拿來主義,隻要有用,隻要新奇,不管你身份地位,社會背景,甚至是男是女,是中是外,全部虛心向學。

他的頂頭上司俞大猷是個棍法高手,號稱天下第一棍,年輕的時候曾去少林討教(實為討事)棍法,結果寺內羅漢演練的棍法被他批得一無是處,自己上場耍了一套行雲流水的棍法結果搞得被少林全寺驚為鬥戰勝佛轉世。

守著這樣一個功夫高手,戚繼光豈能放過,於是別人向領導溜須拍馬的時候他纏著領導討教功夫,俞大猷也確實喜歡戚繼光,因為戰況緊急,沒工夫傳授,便將自己所學著成《劍經》(名為《劍經》實為功夫秘籍)贈與了戚繼光。

還有一個上司不得不提,因為戚繼光跟他混飯吃的時間前後跨度幾十年,他就是譚綸。據說此君生就個謙謙君子樣貌,平時說話也是溫言細語,讓人如沐春風。但隻要一到戰場,立刻不瘋魔不成活,彷佛好鬥的公牛撞見了滿世界的烈焰紅唇,打起仗來熬熬直叫,提著寶劍到處砍人。

老實說,和戚繼光的彪悍戰績相比,譚綸並不出眾,但他有一項記錄,包括戚繼光、俞大猷一眾名將在內無人能破,那就是砍人。

譚綸劍法緣自家傳,一生最愛上陣砍人,據不完全統計,死在他劍下的倭寇達二百餘人,端得是殺人如麻。

這麼個狠角色戚繼光豈能放過,二人名為上下級,實為好兄弟,就這樣譚綸的祖傳劍法也被戚繼光收入囊中。

除了上級領導,連自己的對手戚繼光也虛心向學,倭寇陣中,不乏天然理心流、神道無念流、北辰一刀流和鏡心明智流的高手,戚繼光利用抓獲的俘虜,潛心研究倭寇刀法,並且融合中日刀法所長,撰寫了一本《辛酉刀法》,讓士兵演練學習,成為後來名震天下的戚家刀法的雛形。

戚繼光不但擅於學更擅於改,他以太祖長拳、少林拳、猴拳和六合拳為根底,自創了三十二路長拳,這套拳術不但適於近身搏鬥,而且適合強身健體,曆經歲月洗禮,流傳至今。

戚繼光名氣最大的武功還遠不是拳腳刀劍,而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戚家槍法。這套槍法就更有來頭了,他先是從一代文豪遊俠唐順之那裏學到了失傳已久的楊家槍法,再融合了俞大猷的棍法和自己本身的武功,這才創造了名揚天下的戚家槍法,那槍使將開來,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守如磐石,難以動搖,攻若流星,大江激蕩。一大武學宗師,自此方成。

戚繼光這個武學大宗師究竟有多牛,聽我道來。

大家知道在我國對一個武將的最高褒獎為何嗎?答曰武聖。武聖,是中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稱謂。好比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教授席位,因為牛頓、狄拉克等人曾經先後據之,從而成為學術界中最負盛名的教授名銜,薪水未必最高,榮譽卻是最大,

然而,武聖和盧卡斯教授席位又有不同。三百多年來,盧卡斯教授席位一直薪火相傳,不曾空缺。而武聖一銜,千百年來,能得此稱號者鳳毛麟角。西楚霸王,勇猛絕倫,武悼天王,殺盡胡虜,興唐李靖,開明徐達,都沒能獲此殊榮。

放眼天下,隻要寥寥三人獲此殊榮。

我們都知道現在一提武聖都知關羽。但關羽得此殊榮,極不光彩,相信他本人在世,絕對會棄之不用。

因為在他之前,武聖頭銜一直都是嶽飛占據,隻是到了戚繼光之後,由於戚繼光功業太大,武功太高,所以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潛移默化地將武聖之名讓給了戚繼光,而且最要命的是,連嶽飛後人也覺得將武聖之名讓與戚繼光毫不委屈。

戚繼光神話般的赫赫戰功,為所有武將樹立了一個標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標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戚繼光之於明朝,就像23號球衣之於芝加哥公牛隊,馬拉多納之於阿根廷,是第一並且唯一的代言人,隻要有他樹立在那裏,別人就隻有仰望的份。

隻是後來努爾哈赤興起,在遼東所向無敵,到了薩爾滸之役,將優勢明軍打得落花流水,唯獨麵對戚繼光之子戚金所率領的最後1000名戚家軍時,正白旗被打殘,正黃旗遭重創,最後還是靠著重炮優勢,和戚家軍彈盡糧絕之際,在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才艱難取勝。

戚家軍的可怕戰力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均膽寒心驚,當確信世間再無戚家軍時放敢再次進犯大明,但到了奪取天下之後,還是念念不忘此戰之辱,於是廢掉戚繼光武聖之名,而嶽飛更是抗金出身,更是不能被封為武聖,於是便把以忠義著稱的關羽供上神壇,宣揚他的忠義,進而愚民。

所以戚繼光武聖之名,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