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戰神揭秘(1)(2 / 3)

戚繼光登高一望,立刻找到問題所在——地形。

花街地勢低窪,道路狹長,鴛鴦陣雖然威力強大,但畢竟十一人一組,要充分發揮戰鬥力,需要開闊的空間,而身處花街,如拖拉機入泥潭,更本跑不出馬力,戰局自然僵持不下,於是戚繼光果斷下令:

“變陣!”

於是名動天下的鴛鴦陣開始第一次變形——五行陣。

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迅速分開,五人一組重組戰陣,狼筅兵前置,與盾牌兵並列,成第一序列,兩名長槍手保護側翼,短刀手殿後殺敵,開始獨立作戰。

五人一組,比十一人靈活太多,倭寇揮舞長刀,呀呀怪叫,卻既不能攻,也不能守,一刀砍來,被盾牌擋住,稍一遲疑,狼筅將鬼子瞬間鉤倒,然後兩把長矛頃刻亂戳,若你還沒死,再又短刀手最後實施開顱手術。

就這樣,眨眼之間,倭寇屍橫遍野,於是鬼子們紛紛後退,準備逃跑。

戚繼光再次令旗一揮。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三才陣。

五行陣和鴛鴦陣都是為了殺敵而用,三才陣則是為了進攻而創。

隻見狼筅兵和長槍手迅速前衝,盾牌手和短刀手保護側翼。向著逃兵,開始追擊。

這一下倭寇徹底崩盤了,他們雖然人數眾多,但之前幫助過他們的花街地形卻成了索命魔窟,因為地勢狹窄,根本無發快速逃竄,於是一群群的踩踏事故開始發生,被踩踏而死的不計取數,僥幸沒死的又變成了戚家軍的磨刀石,這不是戰爭,而是屠殺。

如果說鴛鴦陣還有些唐順之的影子的話,那麼五行陣和三才陣則完全是戚繼光的獨創,獨創的戰陣,百煉的士兵,導致了花街的狂勝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鬥結束,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被擄百姓五千餘人全部獲救,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

更讓人拍案的是整個戰鬥不過曆時半個多時辰,打完仗,台州城內剛好把飯做熟,戚繼光的承諾兌現的嚴絲合縫。

怒戰花街之後,戚家軍士氣高漲,倭寇聞風喪膽,而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二十天內,在上峰玲,洋坑,懸山,和長沙四戰四勝,倭寇全線潰敗,戚家軍橫掃浙江。

此時最高興的人不是戚繼光,而是他的頂頭上司胡宗憲。

胡宗憲的公文平時都是由軍師徐渭起草,但聽聞戚繼光的逆天戰績,他興奮的夜不能眠,提筆揮毫為戚家將士請功:

台金嚴參將戚某,身經百戰,勇冠三軍。持廉秉公而士心鹹服,令行禁止而軍容齊整,披堅執銳,見賊則輕身先進;絕甘同苦,遇士則推腹不疑。白水能以寡而敵多,黎庶免荼毒之苦;花街乃以全麵取勝,城隅獲安堵之休,令旗所指,捷報連聞,台民倚為長城,東浙資其保障。功當首論,破格優錄,以風諸將也。(《戚少保年譜》)

奧秘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五日,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明軍,對陣兩萬倭寇,孤軍奮戰,七戰七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餘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

世界上隻有走不通的路。沒有想不通的人,但老實說,這樣逆天的戰績是我無法想象的。

想不通也得想,因為曆史小說家幹得就是維基解密的活。

首先是定海神針般的紀律。

曆史上所有戰力驚人的軍隊無一例外全部都有镔鐵一樣的紀律,他們也許勢如虎狼,也許凶如猛獸,但主將不下令,即便刀戟加身,也絕不敢後撤半步。即便萬丈深淵,也必一往直前。

戚繼光的軍隊便是鐵軍中的不鏽鋼,戚繼光為人簡捷明快,隻要你違了他定下的軍規,他的處理措施非常簡單高效——砍頭。

所以他的軍隊建立伊始,從未發生滋擾百姓搶奪民財的醜惡卻正常的社會現象,台州大戰期間,他領軍行至烏牛鎮,適逢深夜,又天降大雨,但幾千戚家軍就是在雨中露宿一夜,任當地百姓相請相勸,不飲一口水,不進一家門。

其次就是戚繼光以身作則的示範效應。

世界上最應該約束而又最難約束的是自己,如果你善於控製自己,那麼約束別人就太容易了。

1932年宋美齡在慰問凇滬抗戰士兵途中出車禍,斷了幾根肋骨,但她堅持慰問並發表了演講演講到高潮的時候,她叫出一個排長問:“在戰場上,你是怎樣指揮你的士兵的?”答:“我是這樣指揮的:弟兄們,往前衝啊!”宋搖搖頭說:“你應該這樣喊:弟兄們,跟我上!”.從此這句話響徹在抗日戰場國軍衝鋒路上的上空戚繼光就是這樣一個躬親垂範身體力行的人。

還是在烏牛鎮,半夜三更暴雨傾盆,當地百姓想請戚家軍進屋休息,這本是客套之詞,彈丸小鎮哪裏容得下上千軍士,當地百姓力推鎮中大戶邀戚繼光進屋歇息,畢竟大帥若被雨淋病,何以禦敵,何以統軍?

但戚繼光堅辭不受,後來百姓滿露真情,含淚跪地相邀,戚繼光直麵風雨,深情言道:千人露立,吾何忍也!(《戚少保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