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養老金計劃的推廣
在1989年之前,美國的養老金製度主要是屬於固定受益計劃。在這一計劃下,雇員退休時,雇主要支付給雇員們一個固定數目的養老金。在退休之前,固定受益計劃所需要的資金由雇主來管理。這種方法讓雇主成為了養老金的支付者,因為雇員們對此計劃非常有熱情。
一般來說,工會是保障工人們的權益的,他們當然歡迎這種固定受益的養老金計劃,但工會的衰退使這種計劃的支持者的力量減弱。對於雇主來說,如果固定受益養老金的數額越大,他們的企業就更加有被收購的風險。人們認為,固定繳費養老金製度比固定受益養老金製度對企業來說更有利。固定繳費養老金製度,即指工人與企業為工人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各支付一個部分。由於這種繳費製度使企業的負擔變小,企業當然傾向於支持這種計劃。1989年時,一個名叫“401(K)”的計劃在美國得到通過。這也意味著繳費養老金計劃在美國得到了施行。
每年所繳納的養老金會形成社會的一筆收入,因為它在一段時期不會被使用。於是這筆資金可以用來投資股票和債券,但政府更鼓勵大家進行股票投資,這種做法刺激了人們對股票的需求。與前麵所論述的相似,一種商品的需要增多了,那麼它的價格就會被抬高,最終我們看到了股市的泡沫。
共同基金的增長
自從共同基金誕生以來,它以自己獨具的優點一度成為最適合投資的對象。共同基金也是要進行多種投資的。當更多的人投資共同基金時,他們自然要關注自己的基金應投向何處,於是共同基金的推廣把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到股市,從而刺激了股市的繁榮。股市繁榮時,共同基金的數量也開始增加。1982年,美國的股市處於牛市,此時的共同基金隻有340個,1998年,共同基金數量已經達到了3513個,比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還多。1982年牛市開始以後,基金行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一個原因與上麵所說的養老基金有關。由於共同基金的風險較低,人們所繳納的養老金更傾向於投資在共同基金上麵。另一個原因是大量的報紙和廣告在宣傳基金。股票直接與股市產生聯係,共同基金間接與股市產生聯係。所以,可是說共同基金隻是新瓶裝舊酒,從而共同基金迅速發展,刺激了股市的迅速發展。
通貨膨脹回落及貨幣幻覺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指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經濟狀況。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大眾對通貨膨脹非常關注。很多人這樣認為:高通脹被認為是經濟狀況不好的表現,此時市場運行不正常,政府管理不力;低通脹被認為是經濟運行良好,經濟繁榮,政府管理得利的表現。所以,低通脹使公民的信心增加,他們認為此時的投資環境良好,於是提高了對投資品的需求。美國的通脹情況自牛市開始以後得以好轉,即牛市時通脹也低了,此時人們更有信心,人們不斷增強的投資熱使得牛市得以持續。
交易額的增加
有關數據告訴我們:1982年至1999年,紐約交易所的股票換手率從42%上升到78%。應用高科技手段的納斯達克市場表現出了更加頻繁的股票換手率的增長情況。網上交易的廣泛使用,交易成本的下降,使換手率的提高成為了可能。換手率的提高,加上價格信息獲取的更方便和快捷,使人們對股票的關注程度增加。某種程度上使人們對股票的需求增加,從而價格增加,增加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出現所謂的泡沫。
賭博機會的增加
近些年來,美國政府支持的賭博事業有所增加,這主要表現在彩票行業,此外商業性賭博行為也出現上升的態勢。一些賭博行為的合法化使更多的人接觸了這些事情。由於賭博中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性,所以人們對風險的偏好有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