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導致投機性泡沫的因素(一) (1)(2 / 2)

我們來觀察這個圖,AB為需求線,即價格越高,消費者想要買的量越少;CD為供給線,產品的價格越高,生產廠家想要生產的量就越大。此時AB與CD交於點M,M點在坐標係中所對應的兩個坐標值代表了:交易市場中,消費者想買的和廠家想賣的商品的價格與產量是一致的。此時,地產商提供的數量和價格恰是消費者需要的數量和價格。

當M點對價的價格遠遠高於地產商的建築成本時,地產商意識到了進行這種生產是有利可圖的。於是他們開始投資批地,購原材料、招工人,以建築更多的房子。此時市場中出售的樓盤增多了,那麼房子的供給曲線就向右移動了。由於想買房子的消費者還是那些人,那麼新的交點為N,此時增多的房子也被更多的消費者購買了。N點對應的價格P2低於M點對應的價格P1。因為房子增多了,價格不下降,更多的人便無法購買,新建的房子也賣不出去。N點對應的房屋數量Q2對於M點所對應的Q1。為什麼?同樣道理,房屋供給多了,價格降下來了,曾經有一些在高價格時買不起房子的人,現在可以買得起價格稍低一些的房子了。

其實這個情形是可以反映美國大多數城市的情況的。從長期來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住房實際價格上漲的。

一方麵,在美國的城市中,可以用來建造房屋的土地雖然很稀缺,但是美國土地中絕大部分還是農業用地、林地和其他一些未被集約使用的土地。相關數據表明,美國城市土地麵積隻占全部土地麵積的2.6%。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喜歡生活在大城市,因為他們認為生活在那裏會有很高的聲望,而且也會從這些地區的商業機會中獲取利益。這些居民不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和他們持有相同的觀點,人們會繼續哄抬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市場上的非理性繁榮開始出現。但事實上,如果房價真得太高了,更多的人是承受不起的。隨之,人們的想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有一些人會轉移到別的城市去尋找舒適的生活環境,人口會由老的中心向新的中心轉移,從而緩解老中心的房地產價格壓力。

其他的,政府不會讓房地產價格持續地上升,因為一些配套政策和措施會出台。所以我們可以預見,雖然可利用土地有限,但是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以及一些政策的引導,最終使房地產價格從長期來看不會上漲太多。

雖然長期價格不會上漲幅度太大,但是現實地來說,價格在近些年來確實上漲了。人們對房地產價格的過多關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房屋曾經隻是人們居住的場所,有了自己的房子,人們就不會再去關注它的市場價格的變化。可是,隨著價格泡沫的產生,房子又有了第二層含義,那就是一種投資品。房子已經成為更多投資者進行投機獲利的工具了。很多人儲蓄的方式不局限於銀行儲蓄,他們選擇了投資房地產,一賣一進賺取差價。國家按揭貸款這一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人來購買住房,那些曾經買不起房子的人,得到了一次機會,先得到房子,然後再用十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慢慢還清貸款。這種房貸的出現增加了買房人的數量,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真的需要一個家庭住所,另一部分則是那些將住房視作投資的人。房貸政策讓這些炒房投資或投機的人數量倍增。

以上部分簡單回顧了美國20世紀至今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大體情況。從中,我們看到了美國1982年~2008年之間的股票價格起伏跌宕,但總趨勢還是上漲的,我們也看到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但這些繁榮之中存在著投機性泡沫。那麼這麼大的泡沫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僅是由於人們對這些投資品的需要增多,所以價格上漲,造成了價格遠遠高於真實價值?其實這並不是根本,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投資決策,即是什麼力量的存在使得更多的人去購買更多的股票和房子。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曆史事件的發生都是由各種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單獨的每一個因素都不可能左右整個事件的發展趨勢。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件的結果不是一下子就到來的,它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當然,從邏輯角度考慮,這種說法未免過於感性,但是要確定和分離出各種誘發的因素卻是不容易的。為了盡量認識事物的本質問題,就需要把那些複雜的誘因分為幾大類來加以分析和討論。下麵我們從三大方麵係統地分析一下投機泡沫產生的因素。中國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雖然與美國存在差異,但讀了本章,希望讀者們能夠領悟到“非理性繁榮”的精神實質。並不是每一個因素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我們應該從更廣闊的視角明白這種繁榮產生的根本原因,從中得到啟示,學會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或者投機決策哪裏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