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一章 合作與交流(下)(2 / 2)

“可惜,到了後來出現了******教之後,這種兼容並蓄的精神,就慢慢的消失了不說,波斯人的學習能力和願意改變自己的願望,竟然比中國人還要差,這也算是一個反諷吧?”劉常滿想想後世伊朗人堅守******根本教義的樣子,心裏苦笑著搖了搖頭。

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距離大漢國比波斯更遠,但大漢皇帝在發現了歐洲文化此時尚不夠發達時,專門派了使者前往,去和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進行交流。

大漢皇帝心裏,也不指望這個時候,能從人家那裏學習到什麼,但各種古老的文明之間,有了交集之後,倘若後世有大智慧、大能力之人,可以讓這些古老的文明互補互用,長盛不衰,那不是更好麼?

“或許,我根本做不了什麼,但我可以把這些條件創造出來,然後幫助人類的發展吧?”大漢皇帝心裏想著。

也正因為如此,在每個使節團中,特別是海路前往的使節團中,大漢皇帝都專門派去了一個工匠組,裏麵有專門的精通製造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全部流程的人才。

每到一個地方,大漢國的使者,都會把這些技術傳給當地的小國家。

“也不知道我做的這些工作,到底能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起到多大作用,不過盡人事聽天命吧,我所能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大漢國皇帝在心裏說道。

不過大漢國皇帝的努力沒有白費。造紙術和印刷術很快就在歐洲、東非流傳開來,大大的促進了當地文化的發展。

“或許,中國以後在英文中的翻譯,並非是因瓷器而來的‘CHINA’,反倒是因紙而來的‘PAPER’了吧?嗬嗬,不過更有可能是,他們直接翻譯為‘ZHONGHUA’,嗬嗬,因為我現在就把這個翻譯原則給他們確定了!”大漢皇帝在心裏笑道。

但最讓大漢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卻還在後麵。前往東非的船隊回來之後,東非許多國家,都派了整團整團的使節前來大漢國,為什麼?因為他們要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字。

非洲的文明發展,除埃及一帶外,其餘的地方,都是比較慢的,很多國家很晚才有文字。但有了大漢皇帝的使節團前往,形勢就大不一樣了,這些國家在見識了大漢國的文化後,第一反應竟然和大漢國毗鄰的這些國家一樣:全盤學習!

在整個中華聯邦中,除大漢國本土外,靖海國、新燕國、新齊國、光漢國自然是用的中國字,國內通用的官方語言,當然也是中國話;而大漢國附近的國家中,匈奴人有語言,沒有文字;月氏人則幾乎完全被中國同化,用的是中國字、中國話;滄海國、高麗國、東胡國用的都是中國字,但說的卻不是中國話;扶桑諸國、靖海國、呂宋國等的情況也是如此,用中國字表意,但說的並非中國話。

而有自己語言文字的,唯有吐蕃、南詔,西域諸國幾乎都沒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而且中國文化正在向他們滲透,估計離使用中國字表意的時間不遠了。

這一次,倘若非洲的這些國家,也學習和使用中國字作為自己的文字,那麼中國文化的擴張,可就又前進了一大步了!

因此大漢皇帝很熱心的向非洲的兄弟們提供了許多幫助,以使他們能夠盡快學會中國字。

“或許,以後世界上流行的官方語言,隻能是中國的方塊字呢!那個時候,全世界都把中國文化當做自己的母文化麼?”大漢皇帝在心裏想道。

*****************************************************

請多支持新書。我最近有些忙,新書更得不太穩定,請見諒。(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