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請支持新書,雖然這兩天卡殼了沒更新的說。
*******************************************************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是唐人歌頌“開元盛世”的詩句,劉常滿心裏記得很清楚。
不過對於劉常滿來說,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漢國裏,雖然不敢說全國都“小邑猶藏萬家室”,但在關中、三河、三齊之地,一個邑中有上萬戶人家的,卻也有很多了。
自從實行了新軍製以後,大漢國的軍隊,都隻讓青年人們在二十歲左右入伍,再不抽調普通百姓,因此大漢國的百姓們,再也不用擔心會突然被抽調前去打仗,因此在生活上,當即安定了許多。
而且,大漢國在高皇帝時休養生息近十年,到了大皇帝時候,又休養生息二十餘年後,國力強盛,國庫充盈,在大皇帝的改革努力下,官府也慢慢的轉換了思路。
先秦以來,中原各國的百姓們,都必須為國家服勞役,基本上每月一次,兩三天不等;每年又有一次大勞役,時間一個月左右。但凡修橋鋪路、築城建宮、疏浚運河等等事務,都需要老百姓自帶口糧,免費替國家工作。
但大漢皇帝登基之後,逐步取消了這種勞役形式,而是改為雇傭製。也就是說,當國家有比較大的勞役或是工役時,就出資雇傭百姓們前去工作,按時發給工錢。
正因為長期孜孜不倦的努力,終於在大漢皇帝登基二十幾年後,在整個大漢國內,都消除了這種勞役的現象,國民的負擔大大減輕。
當然,這裏說的大漢國,指的是直屬大漢國的郡國,象中華聯邦內的其他國家,因為經濟和傳統方麵的原因,是不可能完全執行這種政策的。而象樓蘭那種小國家,本來就是部落製的匈奴等國,統治方式和組織方式和大漢國完全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大漢國幾十年的休養生息,讓大漢國大大的富強了起來,前來訪問的歐洲使者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在他們眼裏,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裏,到處都流淌著黃金。
人們身上穿的,都是貴比黃金的真絲製品——是的,大漢國的普通百姓們,也都有幾身絲綢製成的衣服,誰讓大漢國整個南方都盛產絲綢呢?
大漢國百姓日常使用的器具,雖然隻是普通的白瓷製品,但對於歐洲人來說,這已經是上層社會才能使用得起的奢侈品了。畢竟這個時候的航運條件還很差,靠著海路運到歐洲的瓷器,價格翻了數十番,自然是極其昂貴的了。
而且,這裏到處都是美麗的東方藝術品,偉大的長安城裏,竟然有二十多萬人口!當時的歐洲,最大的城市也不過才幾萬人。
大漢國皇帝的名下,管轄著東到大海,西到蔥嶺的廣大區域,中華聯邦單是在亞洲的麵積,就甚至已經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倘若再加上由大漢天子發現的“新大陸”,中華聯邦的麵積,已經有兩個歐洲大陸那麼大了。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歐洲來的使者們心生敬仰。這個時候,歐洲的發達程度,還遠遠不如大漢國,而且歐洲正處在戰亂不已的時代,對於大漢國的富庶、安寧,更是仰慕不已。
不過,在和歐洲的使者接觸了幾次之後,大漢國皇帝發現,此時的歐洲,並沒有形成真正發達的文化核心,此時真正已經形成了文化核心的,乃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另外三個:印度、埃及、阿拉伯。
而在這三個文明古國之外,還有一個依靠吸收、消化別人的知識而形成的核心文化,那就是波斯文明。
於是,大漢國皇帝的視線很快轉移,移向了這四個方向。
說是印度文化,其實此時應該叫做恒河文化才對,因為這個時候並沒有後世意義上那個巨大的印度國,而是由恒河流域的一係列的小國,如身毒、天竺等構成。
但恒河文化在大漢皇帝的感覺中,和中國文化的交集實在太少,真正和中國文化交集多的,反倒是後起的波斯文化。
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一帶了,和中國一樣,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的伊朗,也是個永遠不會向敵人屈服低頭的國度,在數千年的曆史上,伊朗創造了無數文化奇跡,越和他們交往,大漢皇帝就越敬佩波斯人的兼容並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