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中東問題讓美國深陷泥淖(5)(3 / 3)

美國正在多條戰線上麵臨戰略壓力,尋求擺脫困境而不能。美國在伊拉克看不到隧道的盡頭,美國終將在中東耗竭它的元氣。布什政府的中東政策沒有一條守得住的底線,美國在中東不能後退。美國已成為全球性大國,美國在中東的失敗,即是它在所有地區的失敗。遷國避敵乃為軍國大忌。輕率撤軍不但將中東推向地緣政治的大災難,使美國作為大國的威信與政治信譽徹底破產,也將使美國的單極體係在世界的一個重要戰略區崩潰,由此引發的地緣政治雪崩效應將成為壓垮美國帝國體係的最後一根稻草。伊拉克困局成為美國興衰的生死劫。像曆史上所有在中東舞台上匆匆來去的帝國一樣,美國最終將會退出中東,但那是在遙遠的未來。在這一天到來之前,美國必須繼續其在中東的角色。美國將不得不長久忍受布什政府戰略決斷失誤所招致的地緣政治災難。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的中東政策,包括伊拉克戰爭,將作為經典的戰略決斷失誤而載入史冊。

危機抑或契機還是個未知數

近幾年來,中東形勢不斷惡化。伊拉克爆炸頻頻,伊朗核問題危機不斷,以色列士兵接連被綁架,巴以衝突再起,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軍事衝突的戰火正在逼近敘利亞……

中東類似的局勢隻有上世紀80年代初出現過。當時,兩伊戰爭如火如荼,以色列大舉出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有生力量被追剿,敘利亞導彈基地麵臨被摧毀的危險。此後,中東雖時有衝突發生,但從沒有如此劇烈動蕩過。國際社會普遍擔心,中東可能會爆發新的全麵戰爭,而對此最擔心的是美國政府。近幾年來,布什政府一直致力於改造中東。如今,局麵如此惡劣,美國當然害怕先前的努力毀於一旦。但令人猜不透的是,美國最近的反應卻非常遲緩,竟在聯合國、歐盟、法、俄等國之後才派赴外交代表進行斡旋。於是,很多人都感到疑惑,美國還能控製中東嗎?

回顧美國在中東的戰略處境,1967年蘇伊士運河戰爭後,美國開始取代英法勢力,全麵進入中東。不過,當時冷戰對峙,美國並不能隨心所欲。每有衝突,中東各國都可以在美國和前蘇聯之間選邊站,互有後台支持。美蘇兩國在支持一方時,則會相互顧忌,以免地區衝突演變成世界大戰。中東的衝突也常常能在兩個超級大國背後的操控下得到緩和。冷戰結束後,美國最終確立了在中東的霸權地位。先前親蘇反美的國家紛紛轉向,謀求改善對美關係。正是憑借這種強勢,美國促使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衝突各方坐到了談判桌上,一度推動了中東和平進程。

“9·11事件”後,國際恐怖主義蔓延。為了解決恐怖主義的危害,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後,美國提出“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希望用軟硬兼施的各種手段,促使中東地區推行所謂的民主製度,消除恐怖主義土壤。從此,在戰略上把美國在中東的霸權態勢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前中東局勢混亂,一方麵是中東長期存在的多種矛盾繼續發展的表現。另一方麵,與美國在中東的絕對霸權有關。因為,布什政府的“大中東計劃”,本身就是要使中東進行一場革命性質的深刻轉型,體現著某種“從大亂走向大治”的思想。換而言之,中東的各種矛盾先前潛在地交織著,現在在美國改造的衝擊下爆發而出。美國想要做和已經在做的就是從根本上集中解決這些矛盾。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前的中東亂局與美國的最終戰略意圖並非完全矛盾,隻是這些矛盾發生的時機、節奏、規模、演進方向不一定是美國所希望的。

美國在中東麵臨兩種戰略前景。一是美國無法同時處理錯綜複雜的矛盾。目前的軍事衝突升級,美國、伊朗、敘利亞、中東其他國家乃至更多伊斯蘭激進勢力被卷入,中東亂局由此不可收拾,美國改造中東計劃徹底破產;二是美國充分調動多方力量,使當前以色列對對手的軍事打擊適可而止,敘利亞和伊朗等國保持克製,中東多數蠢蠢欲動的激進勢力受到一定的壓製。如果真能夠這樣,那麼,美國對中東“大亂轉向大治”的戰略則奠定了相應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