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恐怖主義分子的恐怖活動搞得英國人焦頭爛額,達比都國王飯店爆炸事件後,英國人喪失了統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國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1947年2月,英國宣布放棄對巴勒斯坦的統治,把巴勒斯坦交給聯合國處理。才成立不久的聯合國接手了這個棘手的難題,1947年4月,聯合國設立了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特委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但最終也未能達成統一意見。最後特委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兩個方案,請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這兩個方案分別是:巴勒斯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聯邦案。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各自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和阿拉伯人國家;巴勒斯坦聯邦案則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治的聯邦國家。
美國態度堅決,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前蘇聯也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這裏前蘇聯有它的打算。此時美蘇冷戰剛剛開始,前蘇聯希望在猶太人建國方麵支持一下美國,換取美國在處理歐洲問題上對前蘇聯的讓步,反正這也是一個順水人情,以色列建國對前蘇聯來說也沒有什麼利益損失。美蘇兩大國一表態,聯合國大會的基調就定了下來。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投票,以33票讚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巴勒斯坦分割案,這就是所謂的聯大181號決議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獲聯大通過的消息傳來,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上街歡慶,耶路撒冷街頭也隨處可見閃著幸福淚光的猶太人。他們為此奮鬥了50年的理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從此猶太人也有自己的祖國了,怎能不讓他們歡天喜地。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該消息後的反應卻與猶太人截然相反,阿拉伯人激憤了、爆發了,聲明拒不承認聯大181號決議案。當時聯合國的埃及、伊拉克、敘利亞等六個阿拉伯成員國,想阻止聯大表決通過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隻有六票,他們又沒有美英法蘇中五大國那樣的大國否決權,無力阻止聯大通過決議。在聯大宣布通過巴勒斯坦分割案後,埃及等六個阿拉伯國代表退出會場,表示抗議。
阿拉伯人為什麼氣憤呢?這裏有幾個原因。首先,聯大181號決議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宗旨。《聯合國憲章》規定,一個國家的分裂或統一,應由當地居民投票表決,聯合國尊重當地居民的意誌和選擇,即所謂的“民族自決權”。後來聯合國承認東帝汶從印尼獨立,就是根據當地居民投票表決結果,作出的“民族自決”判決。
在巴勒斯坦問題,按照《聯合國憲章》,本也應該本著“民族自決”原則,讓巴勒斯坦的當地居民投票作出自己的選擇。可是聯合國在處理巴勒斯坦問題時,卻完全無視當地大多數阿拉伯居民的意誌,奇怪地讓聯合國大會越俎代庖,為巴勒斯坦人做了選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剝奪了“民族自決”的權力,自己無權決定自己的命運。這能讓阿拉伯人不氣憤嗎?
這次聯合國不給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決權”,顯然是有意的。因為當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進行全民投票公決,猶太人建國的計劃肯定不能實現。聯合國在美國的壓力下,無視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居民自決權,作出了有利於猶太人的裁決,其決議顯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讓阿拉伯人感到氣憤的是聯大181號決議案的內容。在聯大181號決議發布時,巴勒斯坦境內居住的阿拉伯人占總人口的68%,阿拉伯人擁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總麵積的94%。可是聯大181號決議卻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麵積的57%劃給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占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隻得到43%的土地。為什麼要把近60%的土地分給隻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聯大的決議案中沒有任何解釋。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聯大181號決議也缺乏公平性可言,怎能不讓阿拉伯人氣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