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東問題讓美國深陷泥淖(1)(1 / 3)

從猶太人的複國主義說起

二戰以後,中東問題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點之一,中東問題也是導致美國“9·11”恐怖主義爆炸事件的直接導火索。人們不禁要問:中東問題的起因是什麼呢?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講清楚的事。

3000年前,幾乎在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時,亞細亞大陸的西邊,現在被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誕生了一個新興的希伯來王國,這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前身。幾百年後,歐羅巴大陸上又誕生了一個強大的羅馬帝國。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侵入耶路撒冷,占領了巴勒斯坦。盡管猶太人曾舉行多次武裝起義,但均被羅馬人鎮壓下去,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們的國土與家園。

猶太人國家雖然被滅,但他們的信仰卻沒有動搖。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們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的土地、沒有自己的祖國的民族。如果猶太人不那麼執著,放棄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也就不會有納粹德國的大屠殺,更不會有今天的中東民族衝突。猶太人卻是異樣地執著,他們寧可流血,也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這個執著造就了猶太人的悲劇曆史。

星移鬥轉,500年後,阿拉伯半島上又誕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從此他們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地,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1518年,巴勒斯坦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20年奧斯曼帝國崩潰為止,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400多年。不過奧斯曼帝國鼓勵傳播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著伊斯蘭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傳統。

基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成為生息在歐羅巴大陸上的為數不多的異教徒。盡管基督教提倡寬容,可是異教徒猶太人的命運並沒有那麼幸運。歐洲人迫害猶太人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19世紀後葉,歧視迫害猶太人的“風氣”在歐洲大陸形成。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也是建立在歐洲歧視迫害猶太人的傳統風氣之上,有幾個歐洲國家可以自稱在迫害猶太人方麵手是幹淨的?

1881年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被刺,俄國掀起了屠殺猶太人的風潮,一部分居住在俄國的猶太人,為了逃避屠殺,遷居到巴勒斯坦,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最初,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對遷居來的猶太人還是比較友好的,盡管雙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亦能相互共存,沒有發生過大的衝突。可是後來“猶太複國主義”的興起,改變了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1894年,法國發生了著名的“德萊斐斯事件”。在法軍參謀部工作的猶太人德萊斐斯,由於猶太人的身份而被當做德國奸細判刑,這在全歐洲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震動。維也納《新自由日報》駐巴黎的特派記者赫茨爾,詳細調查采訪了“德萊斐斯事件”。赫茨爾本身也是猶太人,赫茨爾早期的思想是:隻要猶太人盡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會,對猶太人的歧視迫害就會消失。可是在“德萊斐斯事件”的采訪過程中,赫茨爾聽到的看到的盡是猶太人被歧視和迫害的悲憤與泣訴,赫茨爾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猶太人最終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會,要改變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隻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1896年,一本隻有100頁的薄薄小冊子《猶太國,現代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一種嚐試》,在維也納出版了。赫茨爾在該書中提出他的觀點:“猶太人問題既不是社會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個民族問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根本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赫茨爾的這本小冊子像一顆落在草原上的火種,在猶太人中燃起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燎原烈火。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了首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赫茨爾當選主席。會上猶太人統一了認識:“要想使我們的子孫不再受我們現在所遭受的歧視、迫害,甚至屠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

地球的表麵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裏去建立一個新的猶太人國家呢?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爾設想:選一塊當地住民較好相處、周邊國家摩擦較小的地方,不管是亞洲、非洲、南美洲哪裏都行。對於歐洲人來說,不受歡迎的猶太人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離開歐洲到那裏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歐洲各國對“猶太建國運動”持讚許態度,特別是英國還表示願意提供其在東非的殖民地烏幹達,作為猶太人建國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