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有房的蝸牛,居然是法國國菜焗蝸牛的主要原料。
蝸牛被視為“肉中黃金”,營養豐富,而法餐則被譽為“西餐之首”。因而吃個法餐,紅酒配蝸牛顯得很高貴,但其實這和我們的二鍋頭配田螺的洋氣指數沒有任何區別。
幾百年前,法國的窮人們就地取材開始吃蝸牛,蝸牛越吃越少,居然被吃成了名貴食材。
但蝸牛的繁殖能力非常誇張,因為蝸牛是典型的雌雄同體,可男可女。兩隻蝸牛一相遇,不管對方是男是女都能擦出愛的火花。
就這樣,一對蝸牛一年就能生下上千隻蝸牛。
比蝸牛的繁殖方式更奇葩的是蝸牛的排便方法,蝸牛殼入口處有兩個小孔,一個是呼吸用的鼻子,一個是排便用的排泄孔。
所以蝸牛居然可以一邊排便一邊呼吸,而且它們會把排泄物排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再用身上的黏液把排泄物粘在地上。
如此奇葩的蝸牛深受法國人的喜愛,但並不是所有的蝸牛都能吃。如果你在我國南方看到了一隻和臉一樣大的非洲大蝸牛,請擦幹口水,因為這種蝸牛真的不能吃。
敲黑板冷知識
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蝸牛?
蝸牛都被法國人吃到需要養殖了,為什麼在中國卻沒人吃呢?
這可能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同,黏糊糊的蝸牛中國人可能大多吃不慣。
另外,中國有比蝸牛更好吃的美味,那就是螺,長得像蝸牛,卻更受中國人的喜愛。國內吃貨們常吃的螺分兩種:一種是田螺,個頭小的田螺叫螺螄,沒錯,就是“螺螄粉”裏的主角,無論爆炒、清煮,或者熬出高湯,搭配粉麵,都有別樣的滋味;另一種是海螺,有“盤中明珠”的美稱。
友情提示,在國內,野生的大蝸牛不能隨便食用,可能攜帶很多病菌,必須是人工飼養的才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