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寂滅無門生還生,道佛無罪還償還(1 / 3)

出得萬窟山,一行人皆是麵色凝重,烈烈熱風刮卷,呼嘯著穿行在山腹與千洞萬窟之間,“嗚咽”之聲如鬼哭似狼嚎。

元始天尊遙望遠天赤紅,與玉皇大帝並肩而道:“風雲無故變幻無常,這場劫難怕是終究難免了。”

玉皇大帝立在雲端,負手看著不遠處翻湧著的烏雲,沉聲歎氣,“天界乃恒久清淨之所,豈能毀於妖猴之手?若實在真假難辨,一並誅殺了便是。”

元始天尊拂塵輕舞,打散了飄忽在身邊的烏青煙雲,想那齊天大聖孫悟空,乃是女媧娘娘的補天神石,集了天地靈氣孕育所化,千萬年來也不見得能出其一。若就此除去,於天、於地,於芸芸眾生,是福是禍猶不可說……

可若是不除,任由天地人三界就此大亂,此罪過,亦非一神一仙所能擔當,如此說來,當真左右為難,進退無門。

見元始天尊沉斂肅穆,玉帝又道,“天尊,我有一計,不知當不當講。”

元始天尊側身相望,不辨喜怒:“但言無妨”

玉皇大帝繼言道,“這妖猴不死不滅令人頭疼,然我祭殿之內,有一上古神器;玄鐵月河刀。用此法寶定能斬斷這二猴身首!待妖猴身首異處之時,再將其屍身置入虛空界,頭顱分別鑄成金首銀頭,懸掛於南北天門之上,日日暴曬以消戾氣,即平了這天界禍亂,又可告誡眾生不可忤逆造次。”

元始天尊心有戚戚,正待說道些什麼,隻聽玉帝撫掌而笑,“天尊!任憑這妖猴有天大的本事,一旦身首異處無法結合,不死也如同行屍走肉。屆時我再命神毀了那乾坤八卦鏡,看他還如何出得來!”

此言一出天尊驚惶,他竟沒料到,為斬滅妖猴,玉帝竟下了這番狠心,就算毀了那上古法器乾坤八卦鏡也在所不惜。

唐僧遠遠地輟在二位上仙之後,雖聽不清他們談論什麼,卻見元始天尊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心間頓時生出不詳。他回頭再看那千瘡百孔的萬窟山,連連感歎,才出得這萬窟山,收押悟空的究竟是哪一處洞窟,已經分辨不清了。

唐僧心間不免大慟,緊上幾步,立於崖頭哀哀喚道:“天尊、玉帝,小僧有一不情之請,不知當不當說。”

玉帝未免生變,橫眉拒絕,然元始天尊慈悲,遊身近來,輕言,“聖僧客氣,有話請講。”

唐僧錦斕袈裟,隱隱透著佛光,手持九環錫杖越發襯托出莊嚴法相。原始天尊心下暗暗稱讚道,“好一個佛之生相!”回過神,才聽唐僧言道。

“多謝天尊,貧僧那徒兒自五行山後,便隨我求佛取經。這一路不畏艱難險阻、斬妖除魔、匡扶正義,若非是他盡心守護,貧僧早已命喪黃泉!莫說是西行,又何談取得真經,福佑天下?道佛兩宗皆是為了萬民蒼生,為六道十界眾生脫離苦海之教。而今,因一無名妖猴從中作梗,便要舍棄這位勞苦功高的弟子,娑婆世間定是痛心疾首,取經之路失了孫行者,也再無意義!”

玉帝聞言麵色一沉,再看身側的元始天尊,已然開始動搖。當下心道不好,他猛然轉身,正立唐僧身前,冷聲道,“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後又搗毀道祖丹爐,至火焰山大起。如今更是心狠手辣弑殺花神、私闖天庭奪取寶鏡,至虛空界大開引發時空錯亂,天兵天將死傷無數!你言他品行正義,那花仙子藍露,被他迷得神魂顛倒,不惜違反天規!此件件樁樁,證據確鑿,若天界不能誅殺逆黨以正天規,日後仙神皆以此為效,豈不是要日月顛倒、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