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本是救徒心切,聽得玉帝如此義正言辭,當下不敢再加辯駁,正是微妙尷尬時,元始天尊橫擋於二人之間,歎道,“此事關乎道佛兩宗,乃娑婆大事,容我與道祖再行商量。聖僧暫且離去,不可耽誤了西行之事。”
“如此,貧僧便靜候道祖、天尊的佳音了。”唐僧謙卑一禮,不再看身前諸多煩惱,回過麵,與敖烈、八戒離去了。
佛心輪轉花未落,道家無明水自流。
七寶轎一路上叮當作響,騰雲駕霧,亦幻亦真,八戒因許久未入雲層高空,遂暢遊縹緲之間、十分歡快。唐僧卻冷臉不言,對眼前壯闊空靈的美景,置若罔聞。
“師父!”八戒見唐僧心事重重,一拍墨色廣袖道,“您瞎操心也不頂用,我大師哥他福大命大,頂不過是多關兩天,就又出來了。這天界大事啊,咱還是少參與的好。”
唐僧依舊不願言語,倒是化身為巨型白龍的敖烈橫眉問道,“適才在萬窟山,二師兄執意與師父相悖,是何原由?莫不是得了人家的好處?”
“你辨出來了?”豬八戒肥嘟嘟的大臉一沉,不悅道,“敖烈你說話可得講道理!我是哪裏說不對了,還是不合你意了?那兩個猴哥一模一樣,你分辨清楚了?再說了,我朱八戒好歹也曾是掌管了八十萬天河水軍的天蓬元帥!哪會做下那種不堪之事?”說著他又行至唐僧窗前,輕言道,“師父您想啊,若是玉帝他們真的辯出了真假,那麼另外一個定是當場斃命!這誰才是真正的師兄?連佛祖都說不準!咱咋能拍著胸脯這麼肯定?但是若他們辯不出,這一時間也不能將我大哥怎麼樣對不對?”
八戒還在言語,唐僧卻渾身一震,猶如一盆冷水兜頭淋下,他朝萬窟山方向望去,“怕隻怕玉帝孤注一擲,將兩個都殺了。”
八戒不覺一怔,停駐在原地。半響,見敖烈隨七寶轎去得遠了,才急急地跟了上去。
淩霄寶殿靈煙嫋嫋,端莊殊聖。玉帝端坐於寶座之上,威武肅然。辨猴一事還未等上清天下達旨意,淩霄寶殿便已然有了裁決。
玉帝於朝堂之上擬了詔書,正要派遣天官下發,便見五光十色的佛光,自鏤空寶頂之上映射而下;一朵蓮骨乘著七彩祥雲緩緩降落,巨大的彩色蓮花,層層疊疊、旋轉而開,觀音大士在寶蓮之中若隱若現。
直至彩蓮盛開,觀音菩薩真容示現,但見她慈眉善目,額角一點殷紅寶石,暗暗可見其中佛光恣意,白衣颯颯,手托一支楊柳鬱鬱蔥蔥,平和安詳的氣場,令人心生悲憫。
她捏指成訣,踏著蓮華朝著玉帝迤邐而去。
玉帝趕忙起身,施一佛禮,“我佛慈悲,菩薩降臨,當令寶殿蓬蓽生輝!我等未知,有失遠迎,望菩薩莫怪罪。”
觀音聖相溫和,淩空欠了一禮,笑言,“玉帝客氣了,事出匆忙,因是佛祖料得孫悟空蒙難,遂命我前來相詢。”
玉帝一聽觀音來由,心下不禁冷了幾分,態度也變得越發為難,“菩薩慈悲為懷,當不忍生靈受苦,然而妖猴犯下諸多事端,我等亦是無奈為之。”
觀音聽聞連連搖頭,歎道,“天界劫難,實是我靈山之過!今日惡果,我佛宗願一力承擔!但那隻潑猴乃是女媧煉石,天地靈氣所化。雖生性不羈,倒也功不可沒,殊不知哪裏蹦出來了六耳獼猴以假亂真,混我清明。為今之事尚未明晰,六道治世皆望唐僧一隊取得大乘佛經,還望玉皇大帝三思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