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皺著眉頭,行至“圓崖伽鎖”牢房外,還未看見二猴,唐僧便壓過那尖刺的爭吵,怒聲音揚道,“都什麼時候了,當著天尊、天帝的麵,你二人就不能消停些?”人未到聲先至,說是責備,卻也蘊含了關切與心疼。
二猴一聞唐僧,頓時不再爭吵,雙眸放光、異口同聲,探頭喚道:“師父!”
唐僧未言,待眾人先後入內,便躬身與玉皇大帝行一佛禮,不假思索地指著孫悟空婉聲道來:“天尊、天帝明察,他便是我的徒兒,孫悟空。”
元始天尊不置可否,他轉眼看向唐僧身側的八戒道,“聖僧之意,我已知曉,不過既然是辨猴,當聽聽西經團別言再做定論,八戒,你以為如何?”
八戒早已厭倦了取經的艱辛與險阻,若借著辨猴之事攪了取經的隊伍,當也不是件壞事,屆時各歸各位,他若因此得了玉帝賞識,再回那天庭當個天蓬元帥,豈不快哉美哉?
念及此,八戒為難的看了孫悟空一眼,一隻肥手左右不定地指了指,最後定在行者的麵門,“回天尊話,依我看來,這才是我朝夕相處的大師兄無錯。”
“你個癡呆!”孫悟空頓時齜牙咧嘴、大發雷霆,“你那雙眼睛是瞎了不成,竟然真假不辨,是非不分,認一隻妖猴作甚?”
八戒心虛地別過頭去,不再聽他的叫嚷,又對著孫行者喊了一聲,“大師兄誒,哥哥你受苦嘍。”
孫行者見八戒餘光瞟來,狡黠地心會其意,對他嘿嘿嘿地笑起來,“師弟明辨真偽,大哥以前沒白疼你!”
八戒訕笑了兩聲,慌亂地低著頭去,不敢回應唐僧探究的眼神。
元始天尊在唐僧與八戒之間來回掃了一遍,最後轉向白龍馬道,“敖烈,細辨辨你大師兄。”
敖烈那頂紫金赤球王冠旁,一雙長龍犄角英氣逼人,藍色銀紋衣袍加身,金色肩甲飛翹於耳邊,腰間三環祥龍玉佩的流蘇長墜,隨著他糾結的步伐,不停地來回晃動。
但見他赴麵孫悟空言,“前日,我龍族的結拜義弟犯了族規,因無龍人敢求情,即將處斬。我若是去求情,那他可能會免去一死,但也可能我與他一同赴死,不知我是否應當以身犯險?”
悟空聽後,脫口而出:“自然是舍生取義,救你義弟為上!”
敖烈聽後,安穩的點點頭,回身與元始天尊道,“天尊,我大師兄從來都是重情重義,舍生忘死之人,此觀念雖有不妥,但我大哥,性情至純!他為情誼對兄弟肝膽相照,此應是真!”
元始天尊不禁點頭,如此算是明晰了,但一轉念,心間又思量;若是此事這般簡單,也不至於叫道佛兩派皆為了難,可如此問答當可信否?正思忖間,又聽行者忽嚷,“兄弟,你怎不來問問我?”
敖烈思索幾秒,往行者處去,既是辨猴,不能隻聽一家之言便定之。遂抬頭,與其四目相對。
行者見此事尚有餘地轉寰,便與敖烈套起了近乎,“兄弟,我不在這幾日,取經路途可還順利?”。
敖烈微微一笑,點點頭,順著行者的話題問了去,“這取經路途艱險重重,師兄可曾覺得還是做個美猴王逍遙快活?”
“快活是快活,”孫行者對著敖烈,忽而一臉的堅定,“但我佛為上,佛門弟子應為天下蒼生而持之以恒,怎能為了快活就放棄大業?”
敖烈心下疑問,依照大師兄的性格,未必會因佛門、蒼生而舍棄本心,遂點點頭又問,“師父取經是為娑婆眾生,我取經是為贖罪消業,師兄取經所為何事?”
行者望著敖烈想了又想,最終一笑,“不僅為了天下眾生,更是為了你們,師徒之情、弟兄之義,不保你們入得西天,不護你們立地成佛,我怎敢逍遙於世,亦或者獨自苟活?”
孫悟空那廂低低一歎,唐僧撚珠不語,敖烈先是一愣,隨即低聲道,“一位重情重義、真性本色,一位取經堅決、佛心至深,師父恕罪,弟子也不知,誰才是真正的大哥……”
八戒見眾人磨磨蹭蹭,又耐不住性子,再指著孫行者道,“要我說,這個就是我大師兄。”
牢中沉寂,辨猴一事再入僵局,八戒在旁觀察著玉帝神情,心裏思忖回天再做元帥之事,美滋滋地直樂嗬。
殊不知玉皇大帝糟心不已,暗下搖了搖頭,與元始天尊相視一望,眉頭又擰緊了三分。
唐僧抬眼望向八戒,心裏的疑慮不覺重了幾分。
看著眼前僵局,敖烈也難免感懷,而今師父與二師兄各保一人,此事隱約又回到了最初,無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