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掐指一念,歎道:“明暗不定,幻相萬千,是魔又是佛。”
玉帝心下暗忖,若當真如道祖所言。這二猴萬一幻魔,天界必會再掀浩劫。未免災難,無論真假,也留不得的了。他想著,忽而又念一心事,不解道,“道祖,我有一事不明,當日佛祖靈山辨猴,明言其中一隻為真,而另隻乃是六耳獼猴所化,殊不知這六耳獼猴真實存在否?”
此言一出,其後四帝也不由得一陣唏噓,半響隻聽紫薇大帝慢條斯理道:“靈明石猴,六耳獼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這世間四大神猴,除了靈明石猴、通臂猿猴外,其他二種,在這十方世間,我等既未聽聞其祥,又未窺見真意,孰真孰假,當真不好說。”
元始天尊聽聞,眸光一轉,思量了片許向太上老君言,“道祖,此事乃道佛重事,若判不好,必惹嫌疑,可若論辯,當下也無更好之法。”
青華大帝見眾人為難,出言道:“我聽聞,靈陽棒極通靈性,自離了東海龍宮便認了齊天大聖為主,如此說來,棒在誰手,誰便是真的靈猴無二了。”
元始天尊麵色凝重,擰眉搖頭:“現如今,靈陽棒已與八卦寶鏡的金耳圈融合,後又改名為金箍棒,至此,靈陽棒神魂已改,當不複存在,我等怎敢妄言,以兵器論真假?”
長生大帝聞言點頭附和:“元始天尊所言甚是,當日西遊征途之上,我曾遇窺真假美猴王一難。那時我也在靈山法會之上聽聞佛法,恰見二猴各持一靈陽棒而來,隨後又親眼見那六耳獼猴顯出原形,被孫大聖當即打死了。如今再生是非,頗有蹊蹺,不知是那不死獼猴歸來尋仇,亦或是其他靈物再惹事端?”
後土皇地祗溫婉恭順,立於眾神之後不言不語,聽聞此間諸多疑問,出而言道:“我以為,既然真假不明,或許兩隻皆是假悟空也未可知。我等知曉此事時,已到了事態嚴重的境地,怎明晰這其中變故?”她言完,忽覺不妥,若真有內情,也必不能道家幹涉,還需再做打算,她思慮後繼言,“孫悟空授命西天取經,本應受靈山佛祖管製,可眼下又卷入我道宗事務,牽扯甚大,定不可輕易決斷,萬不能擾了道佛兩家的情麵,又壞了天界的清譽。”
“娘娘說的當是此理。”玉皇大帝不覺點頭,這也正是他為難之處。
眾神聽聞紛紛思量,道教禍事接二連三,與真假事變相纏相繞,如今事關娑婆經典,若辯對了尚好,辯不對,小則耽誤娑婆治世、六道輪轉,大則乃道佛強弱、權理了。
太上老君深諳此間門道,卻一時間也無甚妙法,仰首歎道,“既然佛祖無法分辨,我道家也懵然不明,如此,唯有金禪子可辨了。”
玉皇大帝等神一聽,不覺皆躬身靜候,等待示下。
太上老君沉聲道:“速去將唐聖僧一行請來。”
此役潰於一棋兮,迷局不解人異雲。
去往火焰山的路途灼熱、焦燥,先是失了孫悟空,而後又去了沙僧,炎熱山脊之間,豬八戒與一人一馬,前後行去,分外寂寞。
遠天之上,一列星隊猶如炎空清泉,雲遊直下,晶瑩清亮。八戒虛眼兒一瞧,回身道,“師父,是遊奕少將,領著淩霄禮部的來了。”
唐僧順勢望去,隻見頭陣之神獨馭一條寶紅神龍,其後有兵隊、龍部護航,再後又有八天人手抬“七寶轎”叮當作響,末尾還隨著三雙侍禮仙女,一行儀仗自天傾瀉,好不威風。
唐僧端坐於白龍馬上,幽幽一歎:“咱這經,怕是要一緩再緩了。”
白龍馬敖烈低低嘶鳴了一聲,後退了幾步。八戒則遙遙望著儀仗由遠而近,內心激蕩不已,三步並二的迎了上去。
“少將別來無恙。”
遊奕靈官從紅龍而下,至八戒身前笑道,“朱將軍可好。”
“尚好,可是因我師兄之事,來請我師父訪天?”
“正是。”遊奕靈官雙目微亮,將前因後果簡明說了,又與唐僧寒暄了幾句,才開轎落毯,恭請唐僧入內。
白龍馬敖烈似是感知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連連後退,揚蹄挺身,一聲長嘯,頓時身量驟增,銀光四現,雲霧攪身又散去後,幻化為長角青須,四足雲爪的銀鱗巨龍,如海王出世,不怒自威。那對冰魄似的眼中,又透了禮佛以來修得的溫和,儀仗中行禦的眾龍,齊天嘶鳴,俯身拜下。
敖烈堪堪朝轎內望了一眼,衝天飛去。
轉眼行至萬窟山,唐僧一行在元始天尊的護佑下入內。
悟空與行者被關押在塔牢的最深處,青麵獠牙的巨怪鎮守著牢塔的各個角落,剛入地牢第十八層,便聽他二猴大吵大鬧,你來我往的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