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的目光。

——無晴,你再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實現你的願望。

他凝視著她。他感到了一絲難言的荒謬,並難得想感嘆一句“可笑”。

可笑。一個普通的龍女,如何能同時是龍君一生唯一的心動,和他被斷言渡不過的情劫?

而願望,他又有何願望?他的願望是讓天地眾生活下去,他也早已在踐行這一願望。

還能有什麼願望?

他乘雲駕霧,離開了南海邊,留下小小的靈蘊對他的背影揮手,大聲說會報答他。

無晴回到須彌山,坐在山頂的梨樹下,捧著凝聚天道至理的書,卻第一次無法靜心。

這是佛祖的謀算,毫無疑問。他想,佛祖知道他的情劫,所以想借此奪取大道。

他不會成功的。

靈蘊不會成功的。

他扣下書,擺出棋盤,在棋局上落下一子。

百年之局,由此而始。

八年之後,靈蘊來到了須彌山。

她的到來在須彌山引起了小小的轟動,因為她很美,而且美得超乎任何人的想象——無論是按照人類的標準還是妖族的標準。

和八年前相比,她長大了許多,但看著他時亮晶晶的眼神還是沒有改變。

很快,須彌山上人人都說,龍女靈蘊一心戀慕道君。

大多數人都隻是私下悄悄說一說,縱然他們知道他能聽見,但人性似乎就是如此,隻要沒有正大光明當著他的麵,人們就能假裝他聽不見,自顧自說得開心。

總歸無晴也隻是靜靜聽著,從不會做什麼。

更不會說什麼。

他總是獨自坐在須彌山巔的梨花樹下,身邊也總是清清靜靜,沒有任何改變。

但無晴很快發現……他很難完全忽略靈蘊。

起初她是個初來乍到的新人,乖巧老實得很,大部分時間都在乖乖地除草、澆花、給魚喂食,圍著須彌山的前輩們問東問西。

很快,她就摸清了須彌山的規矩,並自己總結出一條真理︰隻要不幹壞事,那無論做什麼,道君都不會在意。

她開始頻繁地往山頂跑。

他坐在梨樹下看書,她就坐在一邊看他。

他閉目感悟天道,她就也打坐修煉。

他有時對著棋局凝神沉思,她就蠢蠢欲動地看著,目光不像龍,倒像一隻初生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虎崽。

他靜靜地做自己的事,由得她看。

她就開始得寸進尺了。

她不再始終保持安靜,而開始和他說話。

“道君喜愛弈棋麼?如果我學會了,道君願意和我下棋麼?”

“道君喜歡梨花麼?”

“今夜星光甚好,道君是在欣賞夜空麼?”

他不由想,她的問題真多啊。

他習慣了清靜,現在卻有點不大清靜了。

他放下書,看著她。彼時正值夏夜,流螢飛來飛去,梨花盛放如白玉晶瑩。靈蘊搬了個小馬紮,也捧了本書有一搭沒一搭看。

他一看過去,她的眼神立即就變得亮晶晶起來。他有點漫不經心地想︰難道龍喜歡亮晶晶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們的眼楮這麼亮晶晶?

他告訴她︰“我在觀測星空命軌,測算天地大道。”

她抬起頭,也去看垂落的星光。她當時才入神遊,看不出個所以然,卻還是在瞪大眼楮努力瞧。

她看不出星光走向,無晴卻看見了星光落在她臉上。

他第一次見到須彌山上的梨花時,覺得梨花是美的,但也僅此而已。此時此刻——彼時彼刻,他卻忽覺心中一動,再仔細去品味,卻什麼都尋找不出。

隻有一個念頭︰她比梨花更美。

梨花的美僅此而已,她呢?

這個念頭像一粒細微的種子,落在他心中,再尋不得。

但他早該明白,是種子……就總有發芽的那一天。

靈蘊看了很久的星空。她很努力、很認真地在看,因此錯過了無晴注視她的短暫時刻,甚至從未發覺。

她收回目光時,無晴已經重新看回手裏的天之書。

她有些沮喪,忽然問︰“道君總是這樣對什麼都淡淡的,難道世上沒有什麼事物,能讓你難過或者開心麼?”

無晴想說,沒有。

但在說出這個答案前,十幾萬年前的往事忽然回魂。那個蠻荒的年代在他記憶中復活,而有一隻老樹皮般的手在他頭頂摩挲。

——傻孩子,你要說啊。你痛了就要喊、要哭,喜歡什麼也要去說、去拿。

——如果總是不說,你就得不到你喜歡的東西。哪怕你喜歡的那樣東西主動走到你身邊,如果你一直不說,也會失去。

他張開口,想說的話改變了。

他說︰“我早已達到太上忘情之境。唯有忘記私情,才能與天地同存。”

——活著,活著,活下去。

讓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