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勃然大怒,指著那個禦史氣的直哆嗦,大喝一聲:“你…….來人!”正要找人來抓那個禦史,站在他身後的甘為霖悄悄拉了拉他的衣服,說:“嚴閣老息怒,這件事情怕不是我們能處理得了的。這些禦史就算陛下也無權以言治罪,還請嚴閣老三思,不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那就不好辦了。我看,咱們還是趕進啟奏陛下為好。”毛伯溫雖然眉頭緊皺,還是微微點頭。
嚴嵩立刻醒悟過來,知道自己失態,歎了口氣輕聲說:“幾位閣老,咱們今天怕是不好過了。罷了,咱們去見萬歲吧。”說罷瞪了一眼跪在地下的那些官員,一甩衣袖,走回宮裏去見皇上去了。甘為霖等人也是輕輕歎氣,搖搖頭跟在嚴嵩的後麵。
以楊繼盛為首的那班人,看到首輔嚴嵩都被自己輕易的打敗,信心大漲,繼續賣力的痛哭起來。一時間大明門外哭聲震天,不知道的還以為皇上駕崩了呢。
楊繼盛那班人一到大明門,就有守門的太監往裏稟報,因此鍾原早就得到了消息。該來的還是來了,這次一定要壓製住這些人,不然今後的事情不好辦,鍾原鬱悶的想到。正在他理思路做準備的時候,外麵稟報六位閣臣求見。鍾原淡淡的說:“請他們進來吧。”
幾個人見了禮,還沒說話,鍾原先說道:“眾卿不用說了,朕已經知道。解鈴還須係鈴人,朕這就出去跟他們說道說道。”說罷,起身往外走。
毛伯溫想了想,輕輕叫了聲:“陛下三思。”
鍾原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他,說:“毛師傅不必過慮。朕知道輕重,不會大動肝火。道理是越辯越明,但朕也不能無原則的退讓。你們都知道朕做這些事的苦衷。現在容不得咱們放手不做了,他們能聽進去朕就和他們說道理,如果他們一味的胡攪蠻纏……那朕為了國家也不能太過心慈手軟。走吧,你們都跟著朕去看看。”幾句話說得幾個人心驚膽戰,仿佛又看見了左順門外血淋淋的場景。但他們也不好勸諫,畢竟這次鬧得太不像話,隻好默默的跟著皇上往出走。
當鍾原的乘輦到了大明門外,那些正在痛哭的人暫時安靜了下來。“陛下出來了!”人群中出現了一陣小騷動。畢竟最近皇上都沒怎麼上過朝。楊繼盛為首d餓這些人大部分沒想到能見到皇上。他們隻是想製造點輿論,脅迫皇上妥協而已。現在看到皇上居然出來見他們,他們很激動,但又很擔心。
等乘輦停穩,鍾原一身朝服走了下來。那些監生禦史連忙俯首山呼萬歲,順便偷眼看看皇上的表情。結果他們發現皇上臉色如常,就放心了不少。
鍾原走到他們跟前說:“現在朕出來見你們了,有什麼事你們就說吧。不過你們人多嘴雜,朕怕亂起來聽不清楚,你們找個帶頭跟朕說。”
聽著這話大家猶豫了,找個帶頭的誰知道皇上會不會那帶頭的開刀?都在互相望著,希望對方出頭。最後,目光都集中在了在孔廟領頭的楊繼盛。楊繼盛也不膽怯,整了整衣帽,俯身叩拜,說道:“學生國子監監生楊繼盛願帶大家向陛下陳情,求陛下恩準。”
鍾原打量了一下這個大名鼎鼎的諍臣,覺得這個楊繼盛很普通。楊繼盛二三十歲的年紀,麵龐黝黑,想是長期務農風吹日曬之故。身子很單薄,衣服不顯眼的地方打著幾個補丁,但還是收拾的幹幹淨淨。鍾原看罷,點了點頭,語氣平淡的說:“那好,楊卿就說說你們來這裏的原因吧。”
楊繼盛磕了個頭說:“陛下,聖人雲三年無改父之道謂之孝。今陛下欲重修大明律,擅改祖宗成法,學生竊以為乃取禍之道。且聖人雲以仁治天下,以德教化萬民,才可有三代之治。今陛下欲立酷法,有違聖人之道。現時吏治敗壞乃陛下不以聖人之道治之,而不是聖人之道無用。因此陛下召集百家,爭論學問乃是舍本逐末。自漢武之後各朝各代無不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今陛下欲毀儒家,乃動搖我朝立朝根本,恐令天下萬千讀書人寒心。”
“再者,陛下與那北虜互市,乃自墮威風。我朝太祖、成祖從不與北虜妥協,厲兵秣馬,百戰百勝。這才打出了北方的安寧。陛下放棄軍事,以財務換取一時的和平,非長久之計。想那兩宋以財務結交外邦,不被軍事,終不免被蠻夷滅國。陛下行此策豈不是步兩宋之後塵。依學生淺見,陛下應關閉互市,整兵束甲,修建關牆,再派得力大將與北虜大戰,逐其遠遁才是正策。而今眾閣臣媚上不敢言,學生等心憂國事,這才一起來見陛下,願意一腔熱血換得陛下幡然醒悟。如陛下能夠遵循祖宗成法,獨尊儒家,整肅兵卒,防衛邊疆,則學生等死而無憾!”說罷,楊繼盛又磕了三個頭,等著皇上說話。其餘眾人見楊繼盛慷慨激昂,也都不甘落後,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