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每天訓練一點聯想思維(1 / 3)

什麼是聯想思維法

聯想是什麼呢?普通心理學認為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回憶、推理、創意的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新的創意都來自於人們的聯想。

所謂聯想思維,就是人們通過一件事情的觸發而遷移(想)到另一件或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維。聯想能夠克服兩個概念在意義上的差距,並在另一種意義上把它們聯結起來,由此可以產生一種新穎的思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任何兩個毫不相幹的概念,一般最多經過4~5步的聯想即可將它們建立起聯係。比如“木質”與“皮球”這兩個離得很遠的概念,可以聯想為:木質——樹林;樹林——田野;田野——足球場;足球場——皮球。從“木質”到“皮球”的聯想,“皮球”就是聯想的終點,這是屬於一種定向聯想,它在創意發明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作為創意思維本身來說,它更加提倡思想奔放、毫無拘束地自由聯想。這樣的自由聯想,可以通過相似、對比和接近聯想的多次重複交叉而形成一係列的“連鎖反應”,繼而做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和觸類旁通。

聯想思維訓練

訓練一:概念聯想式訓練法

概念是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描述,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思維單元,而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常見關係,這就為開展概念聯想法創造了條件。

訓練二:接近聯想法

所謂接近聯想,就是指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相互接近的事物之間形成聯想。由於時間和空間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所以時間上接近的事物,總是和空間上接近的事物相互聯係著的,反之亦然。例如:

一提起火燒赤壁,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三國演義》、周瑜、曹操等。因為,他們具有空間和時間上的接近因素。如果提起火燒圓明園,人們則會聯想到八國聯軍、慈禧太後等。門捷列夫也正是應用這種接近聯想,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並製成元素周期表。他認為,化學元素原子結構的特殊性可按一定次序排列,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經過一定的間隔(周期),它們的某些主要屬性就會重複出現。而在每一間隔範圍內一定的屬性是逐漸變化的,如果這種逐漸性為突然的跳躍所中斷,那就一定應該有個未知的元素存在,來填補這個空位。門捷列夫靠上述接近聯想(空間接近),提出了關於元素周期的大膽設想。後來,經過實驗驗證和理論計算,證實了這種設想是正確的。

訓練三:對比聯想法

即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跟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感知的聯想方法。

例如:由黑想到白,由大想到小,由水想到火,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溫暖想到寒冷,等等。這裏列出的每對事物既有共性,又具有個性。比如黑與白是兩種相反的色彩,但它們的共性又都是顏色。

對比聯想又可分為下列幾種:

1.從屬性的對立角度進行對比聯想

日本的中田藤三郎關於圓珠筆的改進就是從屬性對立的角度進行思考才獲得成功的。1945年圓珠筆問世,大約寫20萬字後就漏油,那麼改進後製成的圓珠筆,書寫20萬字後,恰好油被使用完,就可以把圓珠筆扔掉。這裏就運用了對比聯想法。

2.從優缺點角度進行對比聯想

發明者在從事發明設計時,既看到優點、長處,又要想到缺點、短處,反之亦然。

銅的氫脆現象使銅器件產生縫隙,令人討厭。可是有人卻偏偏把它看成是優點加以利用,這就是製造銅粉技術的發明。用機械粉碎法製銅粉相當困難,在粉碎銅屑時,銅屑總是變成箔狀。而如果把銅置於氫氣流中,加熱到500℃~600℃,時間為1~2小時,使銅屑充分氫脆,再經球磨機粉碎,那麼,合格銅粉就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