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曆史上被傳為佳話的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兒童的故事,實質上就是一個運用轉換型逆向思維法的例子。由於司馬光不能通過爬進缸中救人的手段解決問題,因而他就轉換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進而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你有一麵小鏡子,可是鏡子的支架壞了,在桌麵上怎樣也立不住,這個鏡子在梳妝桌上躺了近半年。有一天,你忽然發現它立在了桌子上麵,原來不知道是誰把鏡子轉了90度角,利用支架與鏡麵的角度把鏡子立在了桌麵上。可見,你原來的思路已經僵化了,而另一種思維模式卻很容易地把問題解決了。
訓練三:因果相生逆向思維法
因果相生逆向思維是超越常規的思維方式之一。這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的思維發明方法。這種方法並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它是將缺點化弊為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你陷入思維的死角不能自拔時,不妨嚐試一下這種逆向思維法,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反其道而行之,開辟新的境界。
正如金屬腐蝕是一種壞事,但人們利用金屬腐蝕原理進行金屬粉末的生產,或進行電鍍等其他用途,這無疑是逆向思維法的一種應用。
有一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於是他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父。盡管他學得不錯,但是他師父卻自始至終隻教他一招,而且對他說:“你隻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後來,師父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竟真的僅憑那一招就輕輕鬆鬆地進入了決賽。決賽的時候,對手是一個比他高大強壯的人,雖然一開始時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但是當他使出那一招時,就製服了對手,而且贏得了冠軍。或許很多人都會問:“那一招真的那麼厲害嗎?那一招真的能使一個失去左臂的人贏得柔道冠軍嗎?”小男孩也同樣感到奇怪,他就跑去問他師傅,他師傅告訴他:“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對方抓住你的左臂。”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勢就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在人們的正常創意範疇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時能夠收到出奇製勝的獨特藝術效果。在藝術設計中,因果相生逆向思維是常用的訓練方法之一。古希臘神殿中有一個可以同時向兩麵觀看的兩麵神。無獨有偶,我們中國的羅漢堂裏也有半個臉笑、半個臉哭的濟公和尚。人們從這種形象中引申出“兩麵神思維”方法。依照辯證統一的規律,我們進行視覺藝術思維時,可以在常規思路的基礎上作逆向型的思考,將兩種相反的事物結合起來,從中找出規律。也可以按照對立統一的原理,置換主客觀條件,使視覺藝術思維達到特殊的效果。
正所謂“多一隻眼睛看世界”,遇事反過來想一想,在側向——逆向——順向之間多找些原因,多幾個反複,就會多一些創作思路。
從服裝時尚的發展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時裝流行的走向常常受到逆向思維的影響。當某一風格廣為流行時,與之相反的風格也就要興起了。人們在某一時期追求裝飾華麗、造型誇張的裝扮,崇尚豪華綺麗的風格。而一旦這種風格成為普遍的流行趨勢的時候,新意也就漸漸失去,人們就會逐漸從狂熱和投入中冷靜下來,並漸漸開始對簡約、樸實、清新的風格重新產生興趣,進而形成新的流行風格。像工裝褲、尖頭鞋等都是以幾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循環流行著。受此啟發,現代眾多有創意意識的服裝設計師在自己的創作理念上,往往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