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結構顛倒角度進行對比聯想
從空間考慮,對前後、左右、上下、大小的結構,顛倒著進行聯想。例如,中國的數學家史豐收就擅長運用此種對比聯想。一般人進行數學運算都是從右至左、從小到大進行運算,史豐收運用對比聯想,反其道而行之,從左至右、從大到小來進行運算,運算速度大大加快。
再比如,日本索尼公司的工程師,運用對比聯想,由大彩電開始進行對比聯想,製成薄型袖珍電視機,顯像管隻有16.5毫米。
4.從物態變化角度進行對比聯想
即看到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時,聯想與之相反的變化。
18世紀,拉瓦把金剛石煆燒成二氧化碳的實驗,證明了金剛石的成分是碳。1799年,摩爾沃成功地把金剛石轉化為石墨。金剛石既然能夠轉變為石墨,用對比聯想來考慮,那麼反過來石墨能不能轉變成金剛石呢?後來終於用石墨製成了金剛石。
訓練四:相似聯想法
相似聯想就是“在性質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間所形成的聯想”。又可稱類似聯想,這種聯想也可運用到創意發明過程中來。
1957年,蘇聯運用相似聯想法,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通訊衛星,這顆衛星就是世界上第一艘太空船。
我國著名思維學家張光鑒先生認為:“大至宇宙星係之間,小至每個原子運動形式都存在著大量的相似之處。”因此,相似思維是普遍存在的,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客觀世界到處是相似的痕跡和聯係。即使人類科學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都如同史學家驚歎的那樣,“呈現著驚人的相似”。比如,大多數的民族都不約而同地經曆過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社會形態都經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
此外,許多理論和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人們也常常使用相似聯想進行創意活動。例如,人們由於蒸汽推動壺蓋運動產生的相似聯想而發明了蒸汽機。人們又把蒸汽機裝在車上出現了火車,裝在船上出現了輪船,用蒸汽機帶動紡織機,出現了動力紡織機,裝在動力廠發出了強大的電力,使生產力為之飛躍發展,從而出現了文明史上最有意義上一次產業革命運動,等等。
訓練五:自由聯想法
這是在人們的心理活動中,一種不受任何限製的聯想。這種聯想成功的概率比較低,大都能產生許多出奇的設想,但往往難以成功,可有時也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創意效果。
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就曾從自由聯想中,發現了微生物。
那是1675年的一天,天上下著細雨,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眼睛累得酸痛,便走到屋簷下休息。他看著那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的雨,思考著剛才觀察的結果,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在這清潔透明的雨水裏,會不會有什麼東西呢?於是,他拿起滴管取來一些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沒想到,竟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在顯微鏡下遊動。他高興極了,但他並不輕信剛才看到的結果。過幾天後,他再接雨水觀察,又發現了許多“小動物”,於是,他又廣泛地觀察,發現“小動物”在地上有,空氣裏也有,到處都有,隻是不同的地方“小動物”的形狀不同。活動方式不同而已罷了。
列文虎克發現的這些“小動物”,就是微生物。這一發現,打開了自然界一扇神秘的窗戶,揭示了生命的新篇章。列文虎克正是通過自由聯想而獲得這一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