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協同治理(3 / 3)

2013年4月,執行部和鶴峰縣教育局開會,教育局買了一箱當地特產茶葉以示謝意。夥伴們力拒不能,收了這份禮物,但很快在網上進行拍賣,獲5000元,捐進“免費午餐”基金。

隻有我們自己認真、嚴謹和規範,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尊敬,我們的合作夥伴才不敢懈怠,整個項目才能獲得安全。

兩年以來,我們通過智能手機、微博、記賬軟件等工具建立了一個對學校的有效監督體係。但這還不夠,在鶴峰的一個學校廚房裏,我們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便於千裏之外的捐款人在電腦上可以查看。我們並非不信任廚師,但這種徹底公開的遠程監控,表明我們遠離貪腐的決心,將獲得更多信任和支持。

【玉樹一枝】

#關注玉樹無電學校#用140個字,我實在無法描述剛才的經曆。帳篷漏了,我跟著普陽老師去宿舍,孩子們兩個人擠在一個被窩裏,很多被子都已經被打濕,我一邊流淚一邊拍下這些照片,隻為真實地記錄措多村小的現狀。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孩子們如果還在這樣的帳篷裏住著,那是一種殘忍!

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浙江在線記者 徐曉

2013年7月16日,青海玉樹綠油油的草原上盛開著美麗格桑花,成群的牛羊在悠閑地吃著草,這是玉樹最美的季節。我去一所學校,參加一個太陽能光伏電站通電儀式,並嚐試進入藏區。

車子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大格拉山時,高原讓我整個人昏昏沉沉的,我想到兩年前的杭州。或是天意,我埋了一支力量進入西北,沒想到它開花結果,也算是“免費午餐”的一枝。

2011年6月3日晚,我們的捐款總額突破千萬,其中《都市快報》單獨在浙籌款600多萬元。兩個月裏,在沒有企業大額捐助的情況下,募款超過千萬元,創造了公益界一個奇跡。

我注意到了浙江的力量。

這年6月15日,我來到杭州,與淘寶網敲定“免費午餐淘寶店”深度合作細節。浙江在線新聞中心采訪部主任李敏,我湖南大學的師弟,帶著一位名叫徐曉的記者見麵,並給我做了一個專訪。

采訪後,他們問浙江在線能做什麼,浙江經濟發達,浙江鄉村孩子沒有午餐短缺問題,我建議他們去玉樹。2009年,我曾在玉樹采訪地震,去過一些帳篷學校,知道藏區孩子的困境。我想帶“免費午餐”項目過去,但學校沒有電,不能開餐做飯,也不能發送微博。為一個鄉村學校鋪設一條網線,可能成本高昂難以實現,但是不是可以為學校建立小型可移動的發電係統,幫助供電呢?

徐曉是浙江人,身材結實,敏捷有力,跑電力線和環保線。他說,浙江有一些太陽能光伏企業,應該可以參與。我就約定,玉樹的學校,先通上電,“免費午餐”再跟上。

他們說好。

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圓滾滾的家夥會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帶著一撥又一撥的愛心企業,七上玉樹,幫助了玉樹縣所有的村小全部告別無電時代。

一個月後,我又來到了杭州。徐曉帶著浙江省環保廳團委書記虞偉、蕭山供電局的團委書記張俊來找我,原來,他已經說服了這兩位年輕的團委書記,獲得了一個基本麵。

浙江在線的動作很快,8月16日,徐曉來到海拔近4500米的隆寶鎮措多村小實地考察,與師生們同吃同住。我叮囑他一定要發微博,讓網友們看見玉樹村小最真實的情況——隻有看見,才可能產生行動。我請湖南衛視台的夥伴也去了這個學校,增援徐曉。

措多村小校長恩新,常年在高原,強烈的紫外線令他的臉變成古銅色,當時他剛做完膽囊炎手術。玉樹地震的那個清晨,一些校舍被震倒,全校200餘名師生無一傷亡,他卻在地震中失去了18位親人。令我們動容的是,這個堅強的康巴漢子擦幹眼淚,在救災部隊的幫助下建起帳篷教室,組織師生迅速複課。

和很多藏區村小一樣,措多村小的條件簡陋,學校沒有電,也沒有食堂,無法給孩子們提供統一的飯菜,學生們的口糧都是由家長送來的。

在學校帳篷旁邊,是地震後沒倒塌的三間教室,屋簷上留著長長的裂縫。恩新校長說,房子已經成為危房,不敢讓孩子們在裏麵上課,他將其中一間屋子改成了儲藏室。打開門,裏麵放著一箱箱廉價方便麵,每箱方便麵上寫上每個孩子的名字。有時候家長來不及送口糧,孩子們就吃方便麵,不少方便麵是學校老師掏錢買的。

孩子們的家境不一,夥食也各有差異。中午吃飯時間,油饃饃、糌粑、炒飯、奶渣……恩新校長將口糧分開加熱,然後分發給孩子們。孩子們三三兩兩地散開坐在帳篷旁邊,在地上攤開塑料袋,擺上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8月17日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襲擊了這所村小,徐曉記錄下一組睡在破帳篷裏的孩子們忙亂避雨的情景,並連夜將圖片發到微博上。

“用140個字,我實在無法描述剛才的經曆。帳篷漏了,我跟著普陽老師去宿舍,孩子們兩個人擠在一個被窩裏,很多被子都已經被打濕,我一邊流淚一邊拍下這些照片,隻為真實地記錄措多村小的現狀。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孩子們如果還在這樣的帳篷裏住著,那是一種殘忍!”

在深圳機場,我看見了這條微博,氣結:“玉樹,這些孩子為什麼還在帳篷裏?致謝‘免費午餐’的夥伴、浙江在線記者徐曉深入當年地震災區,令我們在午夜看見殘酷真相。牧民的孩子也是國家的花骨朵。所有還醒著的同學,請你們轉起來,讓青海看見。”

“都多長時間了,玉樹怎麼還是這番景象啊?難不成會是玉樹太大?我們的捐款太少嗎?!”正在新西蘭的姚晨轉發並評論了這條微博。隨後,蘇有朋、舒淇、趙薇等明星也紛紛轉發,令更多網友看見這群在冰冷帳篷裏的藏族孩子。

不到12小時,這條微博被轉發3萬多次,評論近8000條,成為當天新浪熱門轉發之最。不少網友在我的微博後留言,一定要幫措多村小的孩子們做點什麼。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條微博引起一場怎樣的軒然大波。它上了8月19日新華通訊社《國內動態清樣》和《輿情專刊》,引起國家領導人的注意,批示轉到青海,時任青海省委書記強衛批示:“請送予波同誌(青海省教育廳廳長)閱,請了解情況並可回答輿論關注的問題。”8月23日,王予波廳長批示:“回應媒體關注由玉樹州教育局出麵。要策劃好,並將網上關注梳理好。”

因為這條微博,據說恩新校長接到了批評電話。通過微博,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玉樹無電村小最真實的現狀,湖南衛視《幫助微力量》專門做了一期節目,把這所村小的老師和孩子請到了現場,讓更多網友幫助措多村小。在節目現場,主持人還跟我做了一個連線。

為了恩新校長,徐曉再赴玉樹縣教育局,和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白瑪、縣教育局局長瑪拉進行溝通。他們也專門準備了情況說明,稱這所學校之所以沒有列入重建名單,是因為馬上要被拆並到隆寶鎮中心寄宿製學校。

徐曉說,我們不是來給玉樹添亂的,而是為了幫助更多像措多村小這樣的無電帳篷學校,解決如太陽能發電設備和帳篷等一些實際問題,並極力促成“免費午餐”進玉樹。他希望玉樹縣教育局提供一份目前無電帳篷村小的名單,回杭州後整合資源再回來。

徐的誠摯說服了玉樹,他獲得了部分無電村小的材料。浙江在線總編輯李仁國非常重視這次玉樹行動,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舉網之力來幫助玉樹的孩子們,並命名為“關注玉樹無電學校,點亮孩子心靈的燈”年度公益行動,簡稱“玉樹點燈”行動。

接下來,徐曉和他的杭州夥伴們開始行動起來——一切,都為了玉樹的孩子們。他們聯係浙江省愛心事業基金會開通“玉樹點燈”的公益賬號,在微博上呼籲網友為玉樹無電學校捐款,四處尋找光伏企業。

這一年,正值“郭美美事件”爆發,公益慈善活動陷入信任危機。同時,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各國大幅調整光伏產業政策。受此影響,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光伏原材料、光伏組件製造商紛紛陷入經營困境,破產、停產整頓、技術升級等現象此起彼伏。

我知道,徐曉和他的夥伴們,做得特別辛苦。

在浙江省環保廳團委書記虞偉的牽線下,徐曉找到諸暨市團市委書記趙丹旦,通過他們輾轉聯係上一家叫浙江省光益光能科技的光伏企業。董事長蔣建鬆正是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會員。他看了徐曉的報道後,非常感動,決定向四所學校捐贈40萬元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

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徐曉又找到玉樹縣教育局,拿到另外四所無電村小的數據,著手再做一批。

與此同時,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幫助玉樹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浙江在線杭州頻道和浙江電台私家車107聯手,短短幾天時間,為玉樹村小的孩子們募捐到了1萬多冊書;廣發銀行杭州分行信用卡部決定給帳篷村小捐助20頂棉帳篷,副總經理李俊專程到北京廠家挑選最好的棉帳篷,銀行團委還專門添置近600副手套和襪子;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幫助解決捐助玉樹物資物流問題……

9月23日,浙江在線收到一筆10萬元的捐款,捐款單位是蕭山供電局。局長李陟峰說,蕭山已經有了近百年的用電史,而偏遠西部地區還處在無電時代,電力人有義務去幫助他們通上電。

10月25日,徐曉和杭州夥伴們帶著捐贈物資冒雪重返玉樹。此時,措多村小漏雨的學生帳篷已經加蓋了一層塑料布,恩新校長說,這三個月來,有很多愛心人士在關注學校,學校馬上就要搬進玉樹最大的農牧民聚集區。

隨後,徐曉一行又冒雪驅車3個多小時,趕到曲新村小。這所學校隻有一至三年級共57名學生,他們帶著物資趕到學校時遇上孩子們下課吃午飯。孩子們在風雪中排隊領取了一碗飯和一碗菜,菜是由土豆、粉條、辣椒和少許牛肉混合而成。領到的孩子很自覺地跑到旁邊的帳篷裏麵,圍蹲成一圈吃飯。校長達哇說,前一晚的大雪壓塌了帳篷教室,廣發銀行杭州分行送來的棉帳篷正是雪中送炭。

在短短三天時間,他們共冒雪走訪了五所村小,給孩子們送去了愛心書籍、棉帳篷和保暖套裝。這個冬天,玉樹不再寒冷。

11月初,徐曉三上玉樹,這一次,他帶去的是蕭山供電局的員工代表和浙江省光益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安裝工人們。由於大雪封山,從浙江運來的太陽能光伏設備在路上滯留了近一個多星期才到。

11月15日,青海省玉樹縣下拉秀鄉曲新村小,海拔4400米,氣溫零下。在學校三年級的帳篷教室裏,蕭山供電局紀委書記鄭應忠小心翼翼地擰上一盞節能燈,輕輕地按下開關,伴隨著孩子們的歡呼聲,燈亮起來了,一掃此前的昏暗。

這是我們點亮玉樹無電村小的第一盞燈,這張照片幾乎成為了活動的宣傳照。鄭和孩子們一起拍著手,眼圈微微有些泛紅。從此,鄭也被蕭電人親切地稱為“點燈書記”。

12月初,玉樹五所學校的光伏設備都已經順利安裝完成。這裏還是要提上一句,2012年,浙江省光益光能科技因為大環境不景氣,完成這批捐贈後很遺憾地倒下了。但,董事長蔣建鬆還掛念這些學校,經常發短信給徐曉,詢問那些設備運轉是否正常,孩子們還好嗎?令人唏噓。

之後的某天,徐曉收到了來自下拉秀鎮中心寄校校長公保寄來的感謝信。

在信中,他這樣寫道:“今天是下拉秀鎮上、下蘇魯村小、白瑪村小、高強村小師生最難忘的日子,因為你們捐贈的太陽能光伏變電順利安裝完成,盼望已久的用電問題得到了解決。我握筆致信代表四所村小的所有貧困學生和教師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最真摯的感謝……”

第一年,玉樹兩個鄉鎮的所有村小告別了無電時代。浙江在線“玉樹點燈”公益行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2年,浙江在線決定繼續開展“玉樹點燈”公益行動。8月8日,徐曉和他的夥伴們重返玉樹,走訪玉樹縣境內本江、草格、紮芒這三所最後的無電村小。其中,小蘇莽鄉本江村小的藏族孩子們還在帳篷裏,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失去自己的父母。

徐曉用相機記錄下了學校老師晚上在燭光下備課的情景,並發到了微博上。這張照片很快在微博上傳開,也引起了國內光伏圈企業家的關注。

短短半天時間,就有多家光伏企業的業內人士主動留言聯係記者,希望可以參與。

蘇州易伏電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楚弈是第一個響應者,他根據本江村小的學校規模和用電需求後,很快算出學校所需要的設備材料:“大概20隻10W節能燈或者LED直流負載,用400WP電池板,20A控製器,300AH蓄電池。”陳還開始發動身邊的同行們,一起來捐助設備材料。

杭州本土企業可莎蜜兒公司官方微博跟帖轉發,詢問為本江村小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需要多少費用,表示願意幫助援建,並呼籲更多關注這一公益活動。

此外,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和中電電氣太陽能研究院等多家專業機構也在關注,表示願意為援建工程提供技術支持。

逆變器、控製器、蓄電池捐贈人陳楚弈,太陽能電池板捐贈人鄭勇,電器櫃、避雷器捐贈人吳曉根,光伏線纜、支架捐贈人蘇鴻祿……

8月31日,徐曉收到了這份有國內多家光伏企業老總認捐組成的太陽能光伏設備清單,包括了各部件的名稱、型號、數量以及捐贈人。以陳楚弈為代表的國內光伏圈企業家的參與,讓浙江在線第二年的“玉樹點燈”行動進展順利。

玉樹縣最後三所無電學校的捐助問題很快解決了,蕭山供電局定點援助紮芒村小,可莎蜜兒定點援助本江村小,陳楚弈和他的朋友們定點援助草格村小。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也決定繼續免費幫助活動運送物資。

10月12日,徐曉帶著一支混搭的愛心團隊第五次來到玉樹,給本江村小70多名孩子們每人送上了過冬的棉鞋、水果和零食。在蕭山供電局援助的紮芒村小,巴紮校長舉行了一次特別的有國歌伴奏的升旗儀式,這是建校十多年來的第一次。這位身材魁梧的康巴漢子,含著熱淚緩緩升起了一麵鮮豔的五星紅旗。

浙江在線“玉樹點燈”第二年,已經幫助玉樹縣所有村小告別了無電時代。但,這還隻是開始。

12月4日,應蕭山供電局的邀請,玉樹縣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瑪拉帶著村小的師生代表來到了杭州,開啟感恩回訪之旅。

12月12日,我也應邀來到杭州,代表“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和“暖流計劃”三個公益團隊,和蕭山供電局、玉樹縣教育局簽訂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旨在積極凝聚各方的公益力量和資源,使玉樹邊遠無電學校師生有電可用,有飯可吃,有衣可暖,有藥可醫,改善教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

蕭山供電局同時還決定在明年幫助解決玉樹縣小蘇芒中心寄校的照明問題,這是玉樹規模較大的一所鄉中心學校。

晚上,我和瑪拉局長在蕭山一起吃晚飯。席間,這位年過五旬的藏族漢子端著酒杯走過來,突然對我雙膝跪下,我嚇了一大跳,放下碗筷,跟著跪下,扶起他。他飽含熱淚,對我說,藏族的孩子一定要受教育!一定要走出來!

一個教育局長對他民族的未來如此關切,令我震撼,也令我感同身受。我對他承諾,我們會竭盡全力,服務藏區的孩子們。我約定,明年7月,我一定去玉樹。

我去了浙江在線,和李仁國總編輯討論建立一個公募基金,持續推動“玉樹點燈”公益行動,我們試圖立足玉樹,鍛造村小獨立發電係統模型,進一步推廣整個藏區,令更多藏區孩子在電燈下學習。

2013年3月初,回到玉樹的瑪拉給徐曉發來了一條短信,希望杭州方麵幫助玉樹培訓一些幼兒園園長,因為玉樹災後重建時,新建了一些幼兒園,此前玉樹的學前教育是一片空白。

蕭山供電局聯係上了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這個工作站是浙江省教育廳下設業務機構,是浙江省援教的“大本營”,具有師資力量培訓的資源優勢。

送電、送教育,也非常適合“點亮玉樹孩子心靈的燈”這個公益主題。

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表示,浙江在線、蕭山供電局發起的“點亮玉樹”公益活動幫助了玉樹偏遠牧區的教育事業,在玉樹教師培訓方麵,工作站也願意盡自己的一分力。

4月22日,徐曉再赴玉樹。國家電網浙江公司決定捐助60萬建設光伏電站,幫助小蘇莽鄉中心寄校解決照明問題。12名藏族老師將也來到杭州,進入幼兒園跟班實踐。

7月16日,我兌現了對瑪拉局長的承諾,到玉樹參加小蘇莽鄉中心寄校的通電儀式。我說,感謝浙江電力和浙江在線為玉樹做的這一切,藏族孩子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很榮幸來到藏區和藏族兄弟們照顧孩子們。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有電用。“免費午餐”和“暖流計劃”也時刻關注藏族孩子們的需求,隨時開拔。

第二天,新任的玉樹縣教育局局長徐海建議我去紮芒村小看看,它是蕭山供電局援助的最後一所無電村小。在破舊教室裏,我看到三年前玉樹那場大地震給學校牆體留下的裂縫,一部分孩子則坐在板房裏學習,板房屋頂破損,我們再次沉重起來。

搬來了凳子,我們坐在草地上討論如何解決學校的危房問題。在玉樹這幾天,我看到廢墟上的嶄新建設,但令我不安的是,寬大的馬路伸進了草原,四處可見新建的磚混結構的房屋——我知道玉樹建築材料奇缺,需要挖山采石,砂子則需要下河挖掘,曾有報道曝光通天河采砂失控,殃及中國最重要的三江水源保護。草原上,隨處可以看見塑料瓶、塑料袋和各類垃圾。

紮芒小學曾有100多名孩子,現在隻有80多名,我們如果蓋一個新校舍,可能在未來幾年遭遇廢棄。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在紮芒村小做一個智能可移動村小的鋼結構房屋模型,既能保護草原生態和水源,又可在學校生源枯竭時可以搬走,一舉多得。

徐曉也有個很好的想法,在這個鋼結構學校上增加光伏建築一體化的設計,用太陽能、風能解決學校的用電問題,有電後可以接入網絡,實現遠程教學。徐海局長則根據他的經驗,說輕鋼薄板的鋼架構方便實用,也可以實現標準化,較快複製。之前,我還有一個沒有實現的心願,鄉村條件艱苦,即便是熱忱的支教老師都無法長期駐留,我想聯合IT界製造一款簡單結實的PAD,裝上課外書和同步該省省城最好學校的全部課件,分發每一個鄉村孩子學習,幫助他們使用新的工具學習和建立信心。如此,一舉打破城鄉教育鴻溝,令信息流通,徹底解決鄉村孩子教育不平等問題。

說幹就幹,我把“草原可移動智能村小”這一思路發布到微博上,很快有網友回應,不少建築設計師表示願意加入,並提出了“糞便無公害處理”“集裝箱宿舍”等新思路。很快,我把建築界、教育界、光伏界還有房產界等網友加入了“智能可移動小學工作組”的微信群討論。

我們再次用群的方式,聯合各界嚐試建立一個“智能可移動鋼結構學校”,如可行,或可改變整個中國村級小學的格局——鄉村學校生源減少,教育部門撤銷合並學校,給孩子們造成諸多不便,饑餓、路途遙遠等問題,引發民怨。撤並工作被喊停,村級小學的建設維護等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

現在看來,這個計劃最大問題是鋼結構成本較高,但如獲政府大規模采購,大規模生產和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則可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