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僵屍粉,不要水軍,誠實、盡力就好了。我電話老沉、陳朝華、馬伊琍、張泉靈、邱啟明、華少、蘇芒、徐昕和徐小平等師友,開工!
雪球又滾起來了。邱啟明找了謝娜,謝娜找了何炅、李維嘉和吳奇隆等好友,陳朝華找了陳坤,陳坤一看,深為感動,還額外為“大病醫保”捐出50萬元。
每天都有兩位明星或名人,一波又一波去衝刺目標。每個明星或者名人轉發,我就會稱為“××兵團”,令活動澎湃大氣,後來,蘇寧來電稱他們準備了兩百萬,我也遭遇了一些困難,明星轉發後,有經紀人說雖然幫助了公益,但還是一個商業行為。細水長流,我們才能持續。有兩百萬元,我們就見好就收。
後來統計,蘇寧易購這條微博轉發達63萬多次,各界名人轉發超500次,累計覆蓋人群超過3.5億,這也令蘇寧感覺驚喜,最終捐款200萬元。
楊安文聽說後,感歎可惜,說我們應該通知鶴峰,至少可以增加10萬條轉發。但公益的蓬勃力量再度令他震撼,公益潮水一次次衝刷著這個邊遠山城,也令它潛移默化發生改變。
12月12日晚,鶴峰縣會議中心,楊安文第一次組織近千名幹部群眾舉行了一場慈善公益晚會。節目演出和捐款交叉進行,當晚募集50餘萬資金,令一些工作人員喜極而泣。一群年輕的公務員自發組織起來,建立助學組織,和我們攜手幫助鄉村孩子。
【免午鏈條】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郭久禮
熟能生巧。
兩年以來,我們不斷試錯糾錯,曆經磨礪,形成了一個簡單、穩定和實用的運行體係。
全國各地的誌願者,根據服務時間、貢獻程度等多項指標選出核心誌願者,他們獲得投票權,選出“免費午餐”最高權力機構——管理委員會,負責決策重大事項。
之前,這個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同時負責所有的執行,在初期確實高效有力,但隨著事業發展,也開始暴露這個組織模式的問題——決策、執行和評估等權力過於集中,缺失製衡,且秘書長是兼職,無法全力投入。
2013年初,我們把秘書處改成了執行委員會,負責“免費午餐”項目執行,下設學校執行部、學校稽核部、信息管理等部門。執行長由管理委員會委員票選選出,不進入管委會。他獲得權力指定各部門的部門長,共同形成執行委員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免費午餐”基金裏,戰略品牌部和合作發展部尤為關鍵,一直由管委會成員主管,也就單列出來,直接對管委會負責。其實,合作發展部負責籌款,執行委員會則負責花錢,它們本應就是一個製衡關係,相互督促,而不應統一。
下一步,我們還著手要在發起人、捐款人和誌願者中選出監督委員會,監督管委會和執委會是否嚴格依照流程來處理事務,嚐試一個簡單的三權分立。
我開始明白民主的本質不是放權,而是製衡。
很多人向我推薦學習台灣慈濟的證嚴法師,運行一個遍布全球的強大的慈善體係,她的理念就是盡量不管理,讓參與者自己管理自己。我仔細研究了慈濟——他們都是佛教徒,有著較堅定的信仰和自律,參與公益越苦難,他們越虔誠,因為他們深信這是菩薩對他們的磨難,由此獲得一股強大的內生性力量,而大陸民眾大多是無神論者,也較少其他信仰。
我的身上,顯然有著和宗教相似的悲憫、關切等普世價值,但沒有宗教信仰,也不及證嚴法師修為,但我是新公民,有著現代社會信仰,我們可以用新的方法培育新的力量,實現改變和進步。
2012年6月開始,我們啟用全方位的在線辦公。執行團隊完善部門結構,形成了以“執行部負責人——區域負責人——誌願者”管理模式,設立湖南、湖北、涼山、綜合1區、綜合2區等區域,並建立電話回訪製度,進一步組織家長更多參與,確保午餐安全。
9月,執行部門再一次梳理和完善“免費午餐”學校的微博運營,有專人每周巡查學校微發布,督促學校提升信息公開和社會互動能力,並聯合學校、捐款人和誌願者等形成一個微博矩陣。
技術團隊則開發了“電子捐助發票”。任何網友捐款,在線填寫信息後,他將很快得到一張電子發票,令捐款更加穩妥。另,我們還基於穀歌地圖開發了一幅“開餐學校分布地圖”,通過自動地圖描點,更直觀展示“免費午餐”學校全國分布情況。
“免費午餐”官網逐漸建立公益動態、在線捐贈、學校執行情況、收入支出查詢、微博與谘詢等25個欄目,全麵呈現“免費午餐”的執行過程,又開通了BBS——網友注冊一個ID,就可以進入官網不同版塊,參與各自版塊的活動,積攢各方麵的能量,並持續交流碰撞發酵,形成新的力量。
2013年年報顯示:2012年,“免費午餐”基金獲得捐款共計24,730,640.17元,較2011年增長37%,線上捐款額(天貓公益店和支付寶渠道)比重增大,捐贈主體仍以個人為主,機構為輔。
我們欣喜地看見,捐款已經變成了一些網友的生活習慣,其中較多是每月捐66元。
一個隱約的風險是,從2011年,發源微博的民間公益項目如雨後春筍,分享分食社會捐款,我發起的其他項目也分流了一些資源,我們必須要開源擴流,通過組織活動,影響更多人捐款支持。
一旦開展活動,則需要成本,物料、印刷、差旅費、誌願者交通餐費等,都要錢。對一個公益組織的籌資成本,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我們一度為了年報好看,而不敢花錢——我知道,不論這些支出帶來何種價值,它最終會表現出來我們花錢了,讓人們看見,而他們一般不會過細考慮。
但我們不花錢做活動,我們就得不到更多捐款。我們要實實在在地發展,不要省錢的虛名。2012年,我們用於活動和籌資的資金是479,743.2元,占到2012年總支出的4.3%,公開後,我們幾乎沒有遭遇質疑。
但我還是碰到一個真正令我棘手的問題。“免費午餐”執行體係逐漸職業化和正規化,2012年年底共有15名全職和11名兼職,但這都需要支出,尤其是全職麵臨著薪水、福利和保障的問題。而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用於行政管理成本不得超過上年度總支出的10%,這個10%有3%要作為管理費交給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留下來的7%,才是“免費午餐”團隊的管理費比例。
2012年,我們盡量節省每一分錢捐款,主要用於行政管理人員工資的管理費用隻占到總支出的5.8%。
通過協商,我們的所有兼職,都隻能拿全職的一半工資,重大貢獻者則由工作津貼進行調劑。即便如此,夥伴們的薪水都較低。最重要的執行長一個月4400元,而現在北京地區全職稅前工資平均是4000元。
因為背負道德壓力,中國公益從業工作者薪水普遍較低,一些組織不得已壓低行政經費和工資水平,試圖贏得公眾信任和支持,導致從業人員普遍流失,並無法吸引人才進入。2011年數據表明,中國260餘所高校,每年培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約10000人,但實際不到3000人進入公益行業。
我的團隊裏多為年輕人,其中還有7個是沒有畢業的大學生,因為理想和道義,他們參與了行動,獲得成長、能力和較好的社會認可,但他們也有各自的幸福憧憬,他們也要成家、生子和贍養老人。我多次告訴夥伴們,管理費用一定要頂格用,不能克扣誌願者,應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如果做公益的人都過不上體麵的生活,怎麼可能一直堅守?公益界又如何吸引更專業、更有能力的人才進入呢?
我還是不想和社會吵架,我又本能想起了繞開它走,另謀生路,試圖尋找一個企業,讓它直接對接夥伴們,補貼若幹。我甚至在廣州準備建立一個私募基金,專門募集我們的管理費用,但遭到何道峰老師的反對。
“你不能躲躲閃閃,你必須光明正大,你必須要用你的影響力準確無誤去告訴社會這個常識——你需要開支,做公益需要開支,有時候需要較多開支。”他告訴我,語氣嚴厲,“你都不去說,不敢說,不願說,那還有誰去說呢?”
我理解道峰老師的良苦用心。我來自社會,是一名沒有不良記錄的記者,進入公益兩年以來的誠實、高效和曆盡艱辛,已經贏得社會的較多信任。我來找人民訴苦,講述常識,更容易被社會接受,不至於被罵得狗血淋頭。
中國的公益界要持續發展,我們有責任幫助建立一個正確的公益觀,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我不準備自尋出路,該花的錢,我們就花,我們也要招聘頂尖人才,並遵循市場規律支付較高薪酬。我們堅信,越來越多的人將接受我們超過“百分之十管理費”的緊箍咒,隻要我們透明、公開和可以經受監督。如果我們遭遇來自主管部門的禁止,我們就喊叫,讓社會看見,幫助評評理。
薪酬和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我們持續敲打鍛造的是整個“免費午餐”行動全程鏈條,令它結實流暢,運轉良好,具備快速發現問題和及時糾錯的多種能力。
第一步是:申請。
什麼樣的學校可以申請“免費午餐”?隻要孩子們對午餐有切實的需求,因為貧困吃不上午餐,離家遠中午無法回家吃飯的和學校沒有能力提供午餐服務的,都可以申請。
我們設立了一些參考條件,總結起來就是:水電信號有房屋,沒有蛋奶願意幹。
一個學校至少要有穩定水電,保證能夠做飯,至少可以通手機信號,可以用短信的方式更新微博公示開餐情況。我們不需要有專門食堂,甚至可以搭一張大雨布,用大灶大鍋做飯,但必須有廚房或者可以用來改造成為廚房的空置房間,有一間房屋具備食材儲藏條件,能確保食品加工、儲存安全。如果學校提供一間房屋改造成廚房,我們負責提供必要的改造費用。
我們堅持拒絕合作牛奶,堅持為孩子們提供熱飯熱菜。如果學校在執行各種類型的“蛋奶工程”,隻要同意把蛋奶的費用拿出來改為食堂供餐,“免費午餐”基金負責補充其他費用。
第二步是:探訪。
一個學校如果具備了申請條件,它就開始提交申請書、預算、情況簡介等資料。“免費午餐”基金收到申請後,會進行前期溝通,初步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要求,並會安排誌願者或工作人員去學校進行實地探訪。
在新浪微博上,我們往往很輕易得到熱心的誌願者——他們來自貧困地區,知道自己所在地區甚至自己母校的困境,他們會幫助這些學校。
一些大學生村幹部也成為我們堅定的夥伴,他們年輕敏銳,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合作欲望強烈,為鄉村孩子引進午餐也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聲望。他們積極幫助學校申請,並幫助我們監督和服務學校。
我們會指導這些夥伴進入學校對照一個模塊,形成一份《探訪報告》,確認學校相關信息是否屬實,判斷孩子對午餐的需求程度。為確保客觀真實,我們一般要求至少兩名誌願者在報告上簽名。
第三步是:準備。
一個學校提交申請,並通過探訪後,就要進入開餐前的準備工作——這是“免費午餐”流程中最繁瑣、最複雜的橋段。
在學校提交正式紙質打印材料之前,執行部區域負責人會把經過多番溝通,確認完整和合格的申請手冊提交到“開餐審批工作小組”進行表決。一份完整合格的申請資料,包括以下內容:
一個微博。有網絡條件的學校可以自行開通微博,無電腦網絡的,執行部會安排誌願者進行對接,幫助學校開通微博,幫助老師綁定手機,以便更新微博。學校在申請之前,需要連續10天以上更新微博,發布學校相關信息,並且公布除花名冊以外的申請材料。
一個對公賬戶,一個捐贈收據樣本。為保證資金安全,“免費午餐”的所有撥款撥到對公賬戶,所有的學校必須提供一個對公賬戶,這個對公賬戶可以為上級中心校、教育局等政府部門、其他公益組織等的對公賬號。同時,需要提供一個發票樣本,在撥款之後,需開出捐贈收據,“免費午餐”接受審計時,該收據是撥款依據。
五人表決。資料將被發布到由捐贈人、核心誌願者、工作人員組成的核心群進行公開表決,五名成員審批小組將進行審批,該小組由管委會代表、基金工作人員和捐贈人誌願者代表組成,每次至少需要三張同意票,才視為通過。
五份材料。其中,學校需要提交五份蓋章的材料——申請、預算、情況簡介、花名冊再加上一份《“免費午餐”基金資助協議》,打印出來蓋章發出,就成了立項、撥款的全部材料。
一份預算多人核對。一份合格的撥款預算,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雞蛋測試要根據人數天數折算成費用,首次撥款要核對購買炊餐具、修繕改造廚房的啟動金明細,根據學校所屬當地合作方式的不同算出“免費午餐”基金需要承擔的部分,根據執行進程依次撥款的月份變化,廚師的工資,發微博的通訊補助,可能發生的運費、柴火費的預算。
小小的一份預算簡直是千變萬化,以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情況。
申請學校所屬地區負責人根據學校預算做出的修正確定後,執行部負責人複核、財務部撥款專員複核、財務部負責人複核,四重核算保證了一年幾百份,每一份精確到個位的預算都是準確無誤的。
第四步是:測試。
可以開餐了,但正餐前還要經曆一個“雞蛋測試”的流程。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早一天吃上熱飯熱菜,但對於這些從未開餐過的學校,需要先做一個月的雞蛋測試,每天每人一個雞蛋,每天按流程公示微博。
經驗告訴我們,適應食堂供餐對學校來說是一個麻煩事。要保證開餐的準時和安全,還要公示情況,會讓學校的老師們手忙腳亂。“雞蛋測試”則是一個幫助學校學習適應供餐節奏的過程。
在此期間,執行部的夥伴會對學校進行一對一的安全培訓。我們從來不指導學校廚師如何做菜,因為他們一定具備這個能力,每餐一個雞蛋也被改成學校自行決定。
但學校將獲得一本《“免費午餐”食品衛生安全指導手冊》學習如何選擇幹淨衛生的食材,在現有條件下增加飯菜的變化和營養。我們會嚐試幫助在廚房工作的廚師們嚴守流程,讓他們形成良好習慣。
“三個流程”是指製作流程、食用流程和財務流程,或者叫:做、吃、記。
製作流程,即“做”,包括了“采購——保存——清洗——烹飪——留樣”,一個食材從采購到可以食用包含了上述基本流程,每個流程點上都是一道複雜而重要的工序,對學校如何進行上述工序進行關注,可以讓我們對學校的操作得以把握。通常很多學校對留樣也進行規範化的記錄。
食用流程,即“吃”,包括了“分發——洗手——秩序——用餐——餐具清洗——消毒”,這一個過程涵蓋了食物製作完成之後到食用完成。
在執行的過程中,一些被證明良好、有效的製度被堅定保留:
就地取材。盡量多食材在鄉村社區實現采購,噴灑了農藥的食材一般不會賣給熟人;
師生同食。老師也在吃飯,他們會時刻警醒,孜孜不倦地要求廚師確保食品安全,讓孩子們吃飽、吃好每一頓飯菜;
鄉村廚師。他們來自鄉村,和學校孩子有諸多關聯。我們不增加老師們的負擔,他們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能變成廚師保姆。
從2011年4月2日以來,兩百多學校,四萬多名孩子,沒有發生一起食品衛生問題,靠的就是這些常識、製度設計和持續的監督管理。
第五步是:堅持。
對每一所項目學校,“免費午餐”基金承諾至少支持兩年,隻要項目學校在午餐實施過程中沒有出現原則性問題,且當地情況及經濟狀況沒有改善,我們依然會繼續支持。
如果說前期的工作是爆發,是突破,那麼在漫長的執行過程中,就是平凡的堅持。
執行部每一名夥伴都要負責至少40所學校的執行管理工作,每次撥款要通知學校接收,要通知學校開出發票寄回。每周要至少兩次對所管理全部學校的微博全麵檢查,包括善款使用有沒有問題,用餐情況如何,有什麼情況發生。每月至少和學校通兩次以上電話,對現有問題的討論和指導,對存在的隱患及時溝通、改進,期末對誌願者提交的財務總結進行審核。
每學期,稽核部還將安排對部分學校的下校抽查。作出一份稽核報告,公開在官網。
“免費午餐”稽核部有三名工作人員和若幹誌願者,目標就是監督學校的善款使用,對撥付到學校的所有善款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監督,重點驗收財務流程和飯菜質量,財務流程包括了“采購單據——台賬——入庫——出庫——每日公示(學校、微博)——庫存(剩餘金額)”。飯菜質量則根據地區差異標準有所不同,但是3元的飯菜要求全部進孩子的肚子,不能存在貪腐和挪用。
稽核部獨立運作,突擊檢查,從不提前通知學校會下校檢查。
采購單據是學校在進行采購的時候保留的原始單據,記錄了采購物品種類、數量、價格以及供貨商、采購員、驗收員等相關人員的信息,瑣碎但重要。台賬是對瑣碎單據的一個整理,可以一目了然清晰可查,台賬的側重點在供貨商的信息上,可以有效追蹤到供貨渠道。入庫和出庫是對庫存的一個調用記錄。每日公示包含了微博上的公示和學校的公示兩部分,而庫存以及剩餘金額是對學校剩下的食材和善款的關注。
對學校的賬目的重點清查,是稽核最重要的一個內容。
通過稽核,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廚房衛生情況不佳、使用地溝油、碗筷未消毒、飯菜質量較差、挪用善款、截留善款等各種情況都存在,我們通過公示報告將學校所有情況對捐贈人進行反饋,對執行情況很差的學校進行整改,如果整改還未達到要求,將會停止資助並告知捐贈人,執行情況良好的學校則進行表揚和獎勵。
在整個2012年,稽核部門總共走訪了120餘所學校,行程7萬餘公裏,可以環繞地球將近兩周,足跡踏遍“免費午餐”覆蓋的所有縣市,合計公示稽核報告129篇,對所有的報告基本都做到每篇都有回複,每校都有提高。
稽核的過程,也是“免費午餐”基金和學校充分交流的過程,幫助山區學校提高自己的餐飲管理水平,建立自身能力。
2012年11月5日,稽核人員在鶴峰縣鄔陽鄉民族中心學校發現,因飼養的方式不科學,學校出現了病豬、死豬,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鶴峰教育局接到稽核通報後,對該校兩名校長分別作出行政記過和行政警告的處分,同時向我私下提出,希望不要作出停餐處分。
鶴峰縣是我親手抓的點,但規定就是規定,同時我們需要給其他學校一個警示,經過集體決議,“免費午餐”管委會還是作出了停餐兩個月進行整頓的處理決定。
中國人最講究一個人情,有人就有情,山區的老師們也很看重這一點。有一位夥伴陪伴項目學校一年多,與學校建立非常深厚的感情。該學校一位老師聽說她坐月子,特意拎著一籃子土雞蛋,趁來省城辦事時送了過來。推辭了很久,這位夥伴隻好收下,當天她就把這些雞蛋折算360元捐給“免費午餐”基金。
我在微博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決定自己掏雞蛋的錢還給老師。為什麼?一個老師送了雞蛋,他會影響到其他學校,其他老師們可能效仿給我們送東西,否則,他可能擔心。
與合作單位之間的關係也是建立在無私、純粹的基礎上。我們與地方政府合作,全縣開餐,地方政府、教育局就要分擔好多我們很多責任,尤其是食品安全,更需要我們雙方並肩奮戰,在步步驚心的過程中,我們結下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