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嚐試】
協同治理聚焦於建立、指導、促進、運行和監督跨部門的組織安排和整個過程。盡管協同治理很少明確要求政府放權,但它必然導致事實上的權力分享,從聯合決策、資源共享到包括投資回報保證在內的責任共擔以及公共決策製定中的公民參與。
鄧穗欣、丹尼爾·馬茲曼尼安、湛學勇
《理性選擇視角下的協同治理》摘錄
鶴峰是“免費午餐”的一塊福地。
2011年末,我們與當地政府深度合作,製定了“免費午餐”《“鶴峰模式”實施細則》,這成為“免費午餐”標準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時隔三個月,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鶴峰,這次又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2012年2月10日,湖北恩施,陰。
這一次,我們聯合了天使媽媽基金、上海悅維公司、新浪微博、聚劃算等十餘個團隊組成一個公益聯盟。我們走出恩施許家坪機場,陣陣寒意襲來,幸好我們提前接到《長江商報》記者的提醒:高原下雪,注意保暖。這樣的情景如此熟悉,和我們第一次去鶴峰時一樣。
下午兩點,我們從恩施出發。
二十餘人分乘兩輛中巴,沿盤山公路繞行,隔著車窗遠望,山穀裏靜臥著村莊,霧靄環繞增添了幾分夢幻,村莊的嬌小和高山的峻偉相映成趣。
躺在群山懷抱裏的還有鄉人世代耕作的農田,田偎依著山,山守護著田。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收獲希望,延續生命。
繼續前行,接近鶴峰縣境內時,車隊的速度放緩了許多,路麵尚有積雪還未融化。山路依山的一側,山壁上多了一些山泉水遇冷凝固而成的冰柱,一根根、一串串冰柱從十幾米、二十幾米墜下,晶瑩剔透,煞是好看,更為高山添了幾分冷峻。
近四小時盤山繞行後,我們到達鶴峰縣城時已是傍晚。
從北京到鶴峰全程1500多公裏,先乘飛機再坐汽車,我們花費了9個多小時。我累極了,在沒有暖氣的房間,聽著大悲咒沉沉睡去。
公益聯盟齊進鶴峰,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愛心團隊能夠和“免費午餐”一起,來到鄉村,全麵提高當地學生的生活和教育質量,形成一個公益生態圈。
到了鶴峰,我們每人向政府辦工作人員上交100元作為三天的餐費,自己結算住宿費,絕不增加地方政府負擔。
2月11日上午,鶴峰縣政府會議室。
“‘免費午餐’生態行·鶴峰縣對接洽談會”召開,鶴峰縣縣長蘇勇和教育、民政等十餘個部門一把手參與會議,12個公益團隊對接各相關部門,齊心協力改變鄉村學童困境。
會議結束後,各部門進行洽談對接,洽談對接現場很熱烈,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為了打造“免費午餐”公益生態圈,新浪微博微公益團隊將聯合當地旅遊局、農業局等部門,考察當地的旅遊資源、農產品資源,探討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將當地的農產品、旅遊資源推廣出去。聚劃算佰億購生活服務公司,將考察當地農產品、物流、電子銷售等情況,與當地政府合作,探索農產品對外銷售產業鏈。
傍晚,太平鄉龍潭村。我們看見一片依山而建、整齊漂亮的特色民居,民居前麵是一條蜿蜒清澈的小河,河邊則是長勢喜人的茶園。
龍潭村是鶴峰縣國土資源局精心設計、科學規劃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這個村莊土地較少,寸土寸金,節約耕地是農戶的心頭大事。當地采取了遷村騰地的方式,集中連片土地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年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是7年前的10倍,和進城務工幾乎沒有差別,村民們無需拋妻棄子,從根本上解決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問題。
鶴峰山高坡陡,“看到屋,走得哭”。土家人一直刀耕火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恬淡愜意的生活。但時代在進步,他們開始尋求改變,調整產業結構,開辟無性係良種茶園基地,種植特色蔬菜,建設木瓜基地,發展高效經濟林。
他們辛勤地勞作,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青山綿延,瓜果飄香。
我們驅車來到一家烤煙廠,我們本以為這些煙葉供給湖北煙廠,不曾想當地領導介紹說,湖南中煙對鶴峰烤煙實行全等級調撥,這種清香型山地特色優質烤煙成為湖南中煙品牌卷煙的主配方原料。
此外,鶴峰最有名的是高山茶葉,因為當地富含硒,茶葉口感和營養都是上等,曾為朝廷貢品。一個“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資源開發鏈條在該縣初步形成,基礎不錯,但如何實現農戶直接對接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是一個新的問題。
傍晚,我們選擇在龍潭村農家樂就餐,當地一些土家菜令我們著迷。
合渣是鶴峰土家族人最喜歡吃的一種湯菜。有的地方叫“懶豆腐”,用黃豆磨成漿,不去渣,不放石膏,加新鮮菜葉,煮熱就飯。當地有俗話雲:“麵飯懶豆腐,草鞋家機布。”麵飯即苞穀粉做的飯。懶豆腐是黃豆漿做的菜,二者結合一起既下飯,又管飽,土家人特別喜愛。
醃熏臘肉也是土家族最有特色的風味菜,土家人先將鮮肉醃在缸內,經過用柏枝等陰火炕的煙熏後取出,高懸在屋簷下有煙熏又通風的地方。這樣做出的臘肉,肉皮橙黃,肉味美,有的能保存數年不變質。
我每次拍下一張食物的照片,總會在微博上引起一場小小的騷動——天下吃貨是一家,好東西人人得以食之。而這些食品也可以郵寄到全國,實現銷售。
如何把這些山貨賣出去首先要解決的是信息流,電子商務是條捷徑。隨著網絡進入鄉村,電子商務變得大有可為。淘寶網已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和我們在一起調研,中國頂尖網商運營商悅維也參與其中。如果,我們再聯合鄉村的年輕人,嚐試用互聯網推動電子商務,必將找到一條新路子。
我在微博上寫道,阿裏巴巴如能精準切入鄉村農產品市場,必將再造一個商業帝國。數月後,阿裏舉全係之力挺進農產品市場,看來他們早有格局。
第二天,鶴峰縣政府會議室。
一群當地企業家和我們交流電子商務。一個海量市場令他們興奮不已,但他們擔心物流不便,我鼓勵他們小步徐行,先動起來培養市場,最開始的利潤肯定不會高,但必將刺激市場提高物流能力,實現各方多贏,最後滾大雪球。
新浪微博的兩名夥伴則幫助鶴峰一些單位開設官方微博,學習和外界交流。公安局、旅遊局、招商局等需要頻繁交流社會,也就成為第一批微博用戶。
我們的一個“重頭戲”是和鶴峰縣領導討論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的有關事宜,試圖敲定在這個縣開始試點的工作。
鶴峰縣社保局、民政局、衛生局、中國人保和天使媽媽基金等團隊,坐到了一起開會。
“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項目是我繼“微博打拐”和“免費午餐”之後,提出的第三個關於兒童的夢想:給每一個鄉村孩子買上一份大病醫療保險,使鄉村兒童在麵對大病時,不至於無錢治療,確保獲得有尊嚴的病有所醫——它其實是“免費午餐”理念在醫療領域的一個延續,進一步增加鄉村兒童的基本福利。
我不懂保險,但我在微博上再次發出召集,得到一群海內外保險界的誌願者。
鶴峰縣政府社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在校學生25,018人,該縣從2010年起,將在校學生整體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截至2011年年底,在校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為72.5%,每年仍有部分漏保學生無法得到保障。重大疾病最高報銷額為11萬,綜合報銷比率隻能達到50%,患重大疾病學生依然很難救治,急需社會力量關注。
兒童大病醫保公益項目的創新之處,則是在鶴峰現有兒童醫保體係之外,再建一個商業保險係統。我們聯手保險公司,保證了專業性。
在執行“免費午餐”期間,鶴峰縣政府贏得我們的信任,也就成為大病醫保的全國第一個試點縣。
經查詢,2011年,鶴峰縣在校學生重大疾病患者有16人,其中包括白血病、惡性腫瘤、先天性心髒病等。我們的夥伴天使媽媽基金承諾,他們將救助鶴峰縣全縣患重大疾病的可救治的學生,還幫忙解決超出大病醫保限額的治療費用。
數小時的討論,我們和中國人保、兒慈會及湖北鶴峰各方基本形成戰略框架,確定了相關原則和下一階段行動步驟,各方清晰而堅定地開始執行。會後,十餘名參會人員在一份調研文件上簽字。
遺憾的是,中國人保最後沒有和我們繼續合作。在後來的公開招標中,我們選擇了新華人壽。
目前,“免費午餐”在鶴峰已經形成一個“免費午餐生態圈”,繼“免費午餐”公益項目之後,公益團隊陸續進入,從圖書、建築、衣物等方麵提供幫助與支持。因此,鶴峰對公益的接受度較高,對於兒童大病醫保項目而言將更容易開展。如試點成功,兒童大病醫保的商業保險模式將逐步推向全國。
夥伴們開通了一個湖北鶴峰大病醫保QQ群,邀請鶴峰、恩施、武漢三地醫療、媒體等誌願者加入。我們嚐試打通各環節,讓一個鶴峰山裏的患病孩子從發現疾病、送去醫院、醫療社工介入、救援團隊跟進、醫院醫療信息公開、保險賠付等全程無縫快捷流暢,有效率地保護任何一名大病孩子。
我們再次來到鄉村,看看孩子們。
當我們到達留駕小學時,我隨手打開了一張小課桌,桌板上沒有我們那代人喜歡刻的“早”字。書本、作業本、字典、飯盒和一小卷手紙靜臥在課桌裏,同樣靜臥著的還有一個漸漸長大的夢想。
我一時恍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們都是出生鄉村,從中國的底層堅韌地向上成長。
老師們的辦公室也是一樣的清苦。如果不是校長說這是辦公室,我們無法相信——一張破舊沙發和一張同樣破舊的桌子。
走進孩子們的宿舍,被褥疊放整齊,臉盤、牙具、小椅子排放有序。我隨手摸了摸床墊和被褥,感覺到了絲絲涼意。深夜裏的氣溫是零下幾度,孩子們的被子僅有一床,還要兩三個孩子共用,為了禦寒他們常常偎依著,彼此取暖。
我想起我的初中。在一個鄉村學校,我也睡過這樣的床。一個冬天後,我的手腳長了凍瘡,還患有疥瘡,一身奇癢,回到家裏洗那種濃濃硫黃味的香皂。
因為撤點並校,孩子們回家路途遙遠且山路危險,沒有公路連接村莊和學校,不少孩子選擇住校,省卻行走山路的四個小時。在山裏,校車恐有風險,建造學生宿舍較好,我想等條件成熟,再倡導一個專門建造宿舍的項目,一起進入山村,讓孩子們有一個溫暖的家。
我們來到一間十多平米的房間,這裏是孩子們的食堂,由於沒有桌椅,他們隻能站著吃飯。食堂的簡陋,我們可以想辦法來解決,但是安全工作是不能因條件艱苦而打折扣。我們督促校方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我欣慰地發現,很多學校還利用現有的教室、電腦、電話等設備設立了“留守兒童之家”。這個教室裏有專用電話,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和家長通電話或者視頻交流,排遣思念之苦。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誌和一個女孩聊天,一句話不經意勾起她對母親的思念,孩子哭得像個淚人。
海拔1800米的高原小學,積雪已經達到10多厘米。我們抵達高原小學時,久違的陽光融化冰雪,也驅走寒冷。孩子們和家長們,幾百人擠在校門口歡天喜地迎接我們。我很歉疚,我們總是叮囑老師不要安排孩子們迎來送往,不要耽誤他們的學習,但他們總是無法做到,或許他們認為迎接是最基本的禮儀。所以,我們一般選擇在中午時分進入學校。
鶴峰縣43所學校全部開餐,為了保證財務公開透明,我們要求每一所學校都開通新浪微博,在微博上麵公示每一天的財務數據。深圳鴻嘉源公司帶來了一百台智能手機,幫助老師快捷、方便地發布相關視頻和照片。
我們希望捐款人能看見孩子們在吃飯,分享快樂。
來自北京的愛盟公益團隊,指導老師們學習使用一套微博發布軟件,裝進手機,老師每天隻需輸入當天的數據,就可以自動生成微博,方便廣大網友監督。
孩子們站成了一個小方陣,表演了一支《明天會更好》,純真質樸的歌聲傳達堅強和希望,令來自北京的夥伴們感動不已。
每一次走到孩子們中間,他們總能給我某種純粹的感動,再勞累,卻很快又可以精神抖擻。
6月18日,“免費午餐”團隊又一次來到鶴峰。這次來是為了解決一個讓我始終惦記的問題。鄉村學校教室燈光昏暗,傷害孩子視力——有研究表明,中國鄉村孩子的三大問題是營養不良、近視和貧血。我一直在想怎麼樣改善他們的照明問題。
一次在北京的飯局,雷士照明一名幹部聽說後,他決心參與我們,並派人考察學校,最後決定對留守兒童多、照明環境差的7所學校進行全麵的照明環境改善,涉及教室44間、辦公室44間、宿舍51間,逾1000師生將受益。
雷士照明給孩子們點亮了一盞燈,也給“鶴峰模式”的合作公益點亮了一盞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我們,一起打造“免費午餐公益生態圈”。我們保持分享,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麵。
一次,我在“晶報名人演講周”中做了《微博改變中國》的主題演講,講述一個記者如何成為一名公益人。會後,一名老太太拉住我的手,叮囑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要貪汙。我蹲在台上,鄭重承諾。
我要求,我們每去一個地方,自行支付住宿和餐費,不接受禮品饋贈,不占政府的便宜,也贏得了鶴峰公務員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7月18日,北京,我們召開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新聞發布會。次日,楊安文帶隊來到我們的辦公室,向我們致謝。突然,他把我拉到一邊,說他也要加入大病醫保團隊。
我有些驚訝,開玩笑說,書記,所有的發起人都得幹活,你能給我們做什麼呢?他一臉認真,說:“以後,我可以帶著鶴峰縣大病醫保的資料四處演講,以身說法,向其他縣的縣委書記推薦大病醫保嘛。”
這個想法非常好,他成為了大病醫保第38位發起人。
他要了兩件印著大病醫保Logo的T恤,說是可以回家換著穿。
鶴峰縣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項目的試點縣,大病醫保基金會每年在此投入167萬元,為鶴峰22,232名6至16周歲兒童購買一份商業醫療保險,保費每人每年75元,最高賠付額20萬元,賠付保障金總額達44.5億元。
截止到2013年元月,鶴峰共有13名大病少年兒童獲得援助,報銷醫療費用總額25.4萬元。另外,還有幾位正在治療之中的兒童大病患者自付費用已超過5000元,也將享受大病醫保優惠政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免費午餐”開啟的與鶴峰縣的合作持續拓展,逐漸成為民間公益和政府合作合力的一個典範。
這是鶴峰的一小步,卻是中國的一大步。
9月10日,我和鳳凰衛視台再次來到鶴峰。晚上,我去電力局職工球場打球,很多人上前問我好,楊安文玩笑說我經常出現在縣電視台,是縣城的榮譽市民了。縣委副書記王波和紀委書記等人,在打羽毛球。沒有燈紅酒綠,這個小山城保存著一股樸素之氣。更令人欽佩的是,鶴峰縣人民醫院在縣政府大樓一邊,是縣城最好的建築,裏麵設施齊備,還有一套遠程診療係統對接武漢醫院。
我和王波去了恩施州,和恩施州中心醫院、湖北民族學院附屬醫院簽署大病醫保合作協議,鶴峰的孩子以後患病,需要轉院來恩施則可以實現一路暢通。
2012年11月21日,我們再一次來到鶴峰。
我還記得年初在鶴峰那個因為思念父母而哭泣的小女孩,她和她同學們的父母在城市打工,遠離鄉村,一年難見幾麵。思及父母,孩子們潸然淚下,怎麼辦?
後來,我們找到了廣電運通,他們捐出了一批“想媽媽”愛心視頻機。這是一台利用互聯網技術,可實現視頻、文字、圖片傳遞的機器,操作簡單,鄉村中的孩子們可很快學會。通過這台機器,他們可以聯係千裏外的父母,讓父母了解學習成績、日常生活等情況。
在這些學校裏,7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一個六年未見媽媽的孩子,聽說可以錄視頻和媽媽通話時,激動得哭了。
一次,楊安文和我討論有無可能幫助鶴峰發展經濟。他笑稱,我們幫助了鶴峰百姓,名氣很大,但GDP沒有較大發展,他的領導從來沒有表揚過他。我能理解,書記州長如果表揚他,各縣區領導也去抓民生,而不是抓經濟發展,他們的仕途也會被影響——中國官員升遷最主要指標是GDP,也正是中國問題層出不窮的根源。
但我擔心另一個問題,如果楊無法獲得州領導們的表揚,老上不去,那跟著他的其他幹部就可能失去信心,危及到我們的事業。事實上,楊在省裏會議上,曾試圖說服鄰縣一個縣委書記參與,遭到婉拒,對方的心思或許就是做民生,費力不討好,要不然你怎麼沒有升職呢?
所以,我要重視這個隱秘的連鎖反應。
如何讓鶴峰富裕起來?
在一次縣幹部會議上,我提出了一些想法。“雞不要和馬去賽跑”,我們得分析自己的優劣,鶴峰地處偏遠,運輸成本較高,搞工業得不償失,但鶴峰意外獲得了保護,有幹淨的空氣、潔淨的水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隨著大城市環境惡化,這些將是中國最稀缺的資源。
在上海,我和複地集團討論如何和鶴峰建立戰略聯係——複地地產的業主們,一般是這個城市掌握資源的人,他們可以帶著老人和孩子進入山區,進入學校做誌願者服務或者旅遊休閑。老人離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噪音、霧霾和汙染,在山上自由放養,然後帶著農副產品回到城市。以後,業主們直接對接農民,獲得安全農副產品,交換資源。
在一個轉型的中國,我們如同不同型號的車輛,日夜不息,疲憊不堪,但這裏將是一個4S店,為中國人提供保養服務。
站在更宏大的格局來看,鶴峰地處宜昌、恩施和湘西這個中國腹地旅遊金三角之中,它必然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新銳。
如何提高接待能力呢?我建議不要新蓋房子——大規模的基建或將毀掉鶴峰的自然環境。後來,我帶了一個旅遊公司考察鶴峰,嚐試幫助當地農戶改造農舍,做成不降低生活品質的鄉村旅館。我們將幫助推薦,將吸引一些城市中產人群進入山區,會產生消費和其他意想不到的連鎖變化。
不走尋常路,一切都嚐試創新,發現和培養自下而上的內生性力量,讓他們運動起來。
這個年底,我們還做了一件極具創意的事情。12月4日,我偶然看到蘇寧易購發出的一條主題為“一愛到底”的愛心微博。在微博中,蘇寧易購承諾:在20天裏該微博每被轉發一次,蘇寧就為愛心事業捐出1元錢,上不封頂。
我撥了一個電話給蘇寧易購總經理李斌,他正好是“微博打拐”的監事,問他如果我們轉發微博,是否可以拿到蘇寧的這筆捐款,他說他們原本計劃定向給其他基金會,但如果我們來,也行。
詢問了互聯網顧問,我得知推特、新浪微博上單條信息最高轉發是奧巴馬一張和妻子的照片,80多萬次。我決心要挑戰這個記錄。我發了一條微博,說“2012年底,我夢想,轉發這個微博1千萬次,為@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微博打拐@讓候鳥飛4個項目爭取1千萬元捐款。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類轉發最高紀錄僅幾十萬條,但,我們必須要去奮鬥。因為,對於寒冬5800萬留守兒童,我們做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