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夢的功能(1 / 2)

榮格在他的著作《榮格的回憶、夢、思考》一書中曾寫過這麼一段話:

“我知道,當人們長期被一個夢困擾,或者日思夜想一個夢,一般終究會有所夢見的。這個夢見的東西……實際上就是重要的暗示,它說出了患者潛意識的去向……”

榮格為我們解釋了夢的功能,那就是解決困境,給出生活的方向。

心理學家之所以對夢充滿了興趣,最重要的原因是夢境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著名的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埃爾斯特·哈爾特曼經過研究發現,做夢就像是將一些情感問題擺了出來,這些問題被夢安排在一個語境中,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哈爾特曼堅持夢境可以被解釋,卻不同意夢境跟過去回憶有關的觀點,他認為夢隻跟發展記憶有關。顯然,他對夢的解釋有失偏頗,但他利用夢來進行心理治療的經驗卻是以成功居多,特別是對悲痛情緒下的多夢和不斷做恐懼夢具有很顯著的療效。

哈爾特曼有位75歲的女病人,5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從此她一蹶不振,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做了一個夢:

“我夢到自己在一個療養院裏,身邊站滿了人,我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感覺身體好像被風幹了的火山泥裹著一樣。突然,幹了的火山泥裂開了,我可以動彈了。泥巴一塊塊脫落,我赤裸著身體,身體長出了新的皮膚。這種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這個夢代表著新生,是她告別悲傷的新開始。從那一天後,她開始變得活潑起來,主動去跟周圍人建立親善關係,還出國去探望女兒。

而在此之前,這位女病人所做的夢大多是跟丈夫有關的。在我們固有的思維中,經常夢到已故的親人朋友是一種無法從悲傷中掙脫的表現。但在哈爾特曼的研究中,夢到已故的人恰好是一種幫助人化解悲傷情緒的方式,意味著做夢者希望跟故人告別或者覺得是時候放下了。

悲傷過程中所做的夢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經常夢到一些可以逃脫的自然災害;另一種就是經常夢到離別。悲傷的做夢者常常會夢到故去的人,那種場景非常真實,回憶十分清晰。有趣的是,他們夢到的故人並不是奄奄一息或者纏綿於病榻上,而是跟健康人一樣,他們跟故人生活在一起,如同從前。這種夢通過跟故去者一起生活的回憶來讓做夢者意識到,故去的人對自己是有所寄托的,不需要對他們的離去過分悲傷或失望,他們曾經被我們那麼愛過,以後我們要輕鬆愉快地生活。

說了悲傷,就不得不提恐懼。

恐懼夢常常被我們稱為噩夢,夢中我們沒有抵抗能力或者要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和高壓感是我們害怕的主要對象。但不要因為這樣就厭煩恐懼夢,事實上,它的出現會讓我們學會怎樣去消除恐懼,那就是變成旁觀者,跟危險保持安全距離。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清醒狀態,我們遇到令自己害怕的事情總是會後退,跟它保持距離,不讓恐懼的後果威脅到自己。

你一定有過類似的夢境:夢到自己從高空墜落,到最後墜落的速度會變慢,緩緩落到地麵,或者在沒有落地之前就已經醒了。還有,夢到自己身處一個非常可怕的場景,比如四周都是鬼怪、野獸,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成了觀眾,那些可怕的場景變成了電影片段,恐懼感就會降低。這都是我們在自己處理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