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亦真亦幻的夢中世界(2 / 2)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古希臘有種做夢的儀式,由地位崇高的析夢者主持。析夢者會在現場安排美妙的音樂,並點燃具有舒緩神經作用的香薰。當然,這些禮節隻是輔助,儀式的中心思想是反省,反省夢中傳遞的信息是否反映了自己之前所做過的錯事、壞事,這是一種自我批評的方式。反省之後,大家會以此為警示,下次不再犯。

很多古代先哲都認為夢揭示的是心靈最真實的一麵,這個看法一直到亞裏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馮·達爾狄斯活躍的時期才有所改變。他們認為夢跟神沒有關係,夢境並不是神傳遞給人類的訊息,而是人在睡眠狀態中的心靈活動,跟身體的各種器官有關,它甚至可以反映人的身體狀況。

大概在公元150年,阿基米德·馮·達爾狄斯撰寫了5部跟夢有關的書,他把自己多年來遊曆世界各地搜集到的關於夢的資料都編著到了這5部著作裏,並附上了自己對夢的解析。他認為,做什麼樣的夢,跟人的個性、生活環境、生活經曆和入睡前的心情有關。這種解釋已經非常接近現代科學的解釋,隻是並不完整,也缺乏全麵性。

盡管如此也不可否認,亞裏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馮·達爾狄斯對夢的解析直接影響了當時人們乃至後人對夢境的看法。當時的人們開始逐漸承認夢不是超自然現象,它的形成跟做夢者本身有關,而不是跟神有關。不過對於善於自省的人來說,夢依然具有反映自己生活是否犯錯誤的功能,引導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到了勒內·笛卡兒活躍的後古典末期,夢的解析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在作品《夢的論證》中提出了幾點疑問:夢境如果是真實,醒來後為什麼又不真實了?人在清醒的時候能否做夢?為什麼感覺夢中的自己是清醒的?這些疑問直到今天都是無數學者研究的對象。

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夢終於跟潛意識有了碰撞。這個時期的學者認為,夢是更深層次的內心世界,是潛意識世界,也有人稱之為自然世界。推崇這一理論的學者有施萊格爾、赫爾德、諾瓦利斯等。他們認為在個人世界之外還存在一個更高級的世界,那就是潛意識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忠實反映了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個理論在後期得到了許多後起之秀的強烈支持,比如榮格和弗洛伊德。

“潛意識說”的出現,基本上奠定了後期人們對夢的研究方向。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高爾頓、馮特、榮格、弗洛伊德則更深層次地研究了潛意識和夢的關係,他們認為夢境是一種無法控製的心理活動,是認識潛意識的重要途徑。同樣,解析夢可以成為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手段,認識和挖掘出連病患自己都忽視了的真實世界。那麼到底什麼是夢?夢境又有什麼作用?這將是另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