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事關自我效應不要將與自己無關的事全部拒之門外(1 / 1)

對於同一個集團同一種經曆,人與人的記憶會各不相同。人記不住與自己無關的事。

為了很好地記憶

小學與中學的同窗會上,大家會追憶往昔。快樂的回憶與現在要說的秘密,說也說不完。但同時,每個人的記憶都不一樣。比如,人能記得就在此地受恩師教誨時,恩師教得如何好,但能記住授課內容的卻寥寥無幾。而學生能把運動會或郊遊等活動中的意外事件記得很清楚。為什麼相同的經曆會產生記憶上的不同呢?這是因為,記憶,究其根本,具有以自我為中心性。與自己有關的事記得很清楚,但無關的事則記不住。運動會的記憶,也是獲得冠軍或因落敗而悔恨的事等。這被稱為事關自我效應。

事不關己的事情會被忽略

心理學家Rogers為確定此事,讓電視屏幕上每次出現1個形容詞單詞,令學生就此回答下列4個問題。

(1)是大字嗎?(形態性問題)

(2)與其他單詞同一音韻嗎?(音韻性問題)(3)與其他單詞同一含義嗎?(含義性問題)(4)適合於你嗎?(事關自己性問題)

此課題後是判斷課題,不指示要記憶。課題終了時實驗者發給學生白紙,讓他們盡量想起並寫出剛才進行的判斷課題的問題中的單詞。對寫出的單詞根據以上4個問題分類整理,事關自己的問題被壓倒性地清晰記憶。人會清楚地記住直接關係到自己的事。

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嗥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嗥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注意:當你與別人所處的環境以及立場不同的時候,就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因此,當別人遇到失意、傷痛和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幸災樂禍。要學會理解、關心他們,更需要有一顆寬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