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與朋友比較,上班族與同事比較,主婦與鄰家主婦比較。
在與人比較中找到心理安慰
人會將自己的能力、想法和興趣外表等與人比較。即使被告知不要比較,但還是會比較。不比較就不踏實,這就是與人比較欲。那麼,同誰比呢?高中棒球球員認為鈴木一郎厲害,不會去想“自己與他到底誰更強”等問題。此外,也不想與少年棒球聯盟的孩子們比。
心理學家弗斯汀格認為,人進行社會性比較的原因是,為使生活愉快而明確自我評價,並想使其穩定。因此,若想詳細正確地了解自己的位置,與處於同等位置的人進行比較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人在進行社會性比較時,相對距離較遠的人,更傾向於與同等立場上的人進行比較。大多時候,學生與朋友比較,上班族與同事比較,主婦與鄰家主婦比較。據此,自己的水平和想法若與周圍人相同,就感到安心,社會性真實性得到確保,有得到支持之感,覺得自己可以過得心安理得。反之,若周圍沒有與自己同等水平的人,無法找到比較對象,難以得到社會性真實性和支持,心理上就會覺得不安。
心理學家姆薩和羅迪在女子高校的調查中明確了一件事:覺得自己出類拔萃、自認為漂亮的女生,心理上感到不安。這樣的女生因身邊沒有比較對象,無法通過日常生活的行動指南得到社會性真實性和支持,所以感到不安。普通女孩因有朋友相伴,心理上感到安定,能笑得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