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保護劑:雙八麵蒙脫石(思密達)的作用是覆蓋消化道,與黏膜蛋白結合加強消化道黏液的韌性以對抗攻擊因子,增強黏液屏障,防止酸、胃蛋白酶、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及病毒、細菌和毒素對消化道黏膜的侵害。應用治療急性腹瀉時,首次劑量加倍。將其溶於約50ml水中服用,但食管炎者宜於餐後服用,其他患者於兩餐之間服用。
哪些藥宜餐後吃?
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貝諾酯、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寧)、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等,為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大多數應於餐後服,唯有塞來昔布(西樂葆)和羅非昔布(萬絡)除外,食物可延緩其吸收。
維生素:核黃素(維生素B2)伴隨食物緩慢進入小腸,以利於吸收。
組胺H2受體阻斷劑:西咪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善胃得)等於餐後服比餐前服效果為佳,這是因為餐後胃排空延遲,有更多的抗酸和緩衝作用時間。
利尿藥: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螺內酯(安體舒通)與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加生物利用度。
頭孢菌素:頭孢呋辛酯於餐後服用,可提高血藥濃度,減少不良反應。
哪些藥宜睡前吃?
催眠藥:各種催眠藥的起效時間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咪噠唑侖(速眠安)、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艾司唑侖(舒樂安定)、異戊巴比妥(阿米妥)、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苯巴比妥(魯米那)分別約在服後10、15、20、25、30、40、45或60分鍾起效,失眠者可擇時選用,服後安然入睡。
平喘藥:哮喘多在淩晨發作,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堿、二羥丙茶堿(喘定),止喘效果更好。
血脂調節藥:包括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來適可)提倡睡前服,緣於肝髒合成脂肪峰期多在夜間,晚餐後服藥有助於提高療效。
抗過敏藥: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撲爾敏)、特非那定(敏迪)、賽庚啶、酮替芬等服後易出現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安全並有助睡眠。
鈣劑:以清晨和睡前服為佳,以減少食物對鈣吸收的影響;若選用含鈣量高的鈣爾奇D,則宜睡前服,因為人血鈣水平在後半夜及清晨最低,睡前服可使鈣得到更好的利用。
緩瀉藥:酚酞(果導)、比沙可啶、液體石蠟等服後約12小時排便,於次日晨起瀉下。
進食後不宜同服哪些藥?
抗震顫麻痹藥:高蛋白食物與左旋多巴合用,或先進食後服藥,均可減少左旋多巴的吸收;此外,食物中的蛋白質降解為氨基酸後可與左旋多巴競爭運輸進入大腦,使透過血腦屏障而進入大腦、中腦的有效劑量減少。
抗勃起功能障礙藥:治療陽痿的西地那非不宜與高脂肪食物同服,否則可使吸收率降低,血漿藥物濃度達峰時間被延遲60分鍾;同樣,伐地那非也不宜,高脂肪食物不但降低其吸收、達峰時間,同時還降低其血漿濃度,使效果減弱。
免疫抑製劑:用於腎移植後抗排異反應的環孢素服用時進食或服用後30分鍾進食均可影響吸收。
抗高血壓藥:培哚普利的降壓效果更為緩和,但食物可改變其活性代謝物培哚普利拉的轉化數量和生物利用度;卡托普利於進食服用,可使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減少,適於餐前服用。
吃哪些藥不宜嚼碎?
緩瀉藥:比沙可啶對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為避免對胃刺激可服用腸溶片,不能咀嚼,且服藥前2小時不宜服用抗酸藥、乳汁、牛奶或進食。
助消化藥:胰酶口服時不宜嚼碎,應整片吞下,以免藥粉殘留在口腔內,發生嚴重的口腔潰瘍。
腸溶片:腸溶衣片(膠囊)可使製劑在胃液中2小時不會發生崩解或溶解,其目的為符合藥物性質及臨床需要,如:①減少藥品對胃黏膜的刺激性;②提高部分藥品在小腸中的吸收速率和利用度;③掩蓋藥品不良臭味;④保護藥品效價,避免部分藥品在胃液酸性條件下不穩定,易分解失效,提高藥物的穩定性。若嚼碎後服用,將失去上述作用。有些藥品劑型如腸溶衣片(膠囊),緩(或速釋)控釋製劑應整片(粒)吞服,絕不可咀嚼。
緩(或速釋)、控釋製劑:在製劑工藝上具有特殊的滲透膜、骨架、泵、儲庫、傳遞孔道等結構,若嚼碎後服用,將破壞上述特殊結構,失去控製或延緩藥品釋放的價值。
降糖藥在什麼時候服用好?
就餐和食物對口服降糖藥的吸收、生物利用度和藥效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不同的口服降糖藥宜在不同的時間服用。
餐前0.5小時:適於服用的藥品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伏格列波糖。那格列奈起效快、在空腹或進食時服用吸收良好,餐後尤其是脂肪餐可影響其吸收。瑞格列奈餐前服用20分鍾出現促進胰島素分泌反應,與餐後血糖高峰同步。
餐中:適宜藥物有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曲格列酮。前兩個藥應在就餐時隨第1口飯吞服,可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和不良反應。並視個體的情況調整劑量。格列美脲在早餐或第一次就餐時服用。曲格列酮與食物同服吸收較好。
餐後0.5~1小時:食物對藥物的吸收和代謝影響不大的藥可在餐後服,如羅格列酮。另對胃腸道不適者可於餐後服用二甲雙胍。
服中藥有時間的要求嗎?
有!服中藥的時間與療效密切相關,時間要根據病情和不同方藥而定。一般規律為:
滋補物:早餐前30~60分鍾、睡前30分鍾空腹各服1次,以利於藥物吸收。
治療慢性病的中成藥:固定時間服用(早、晚;或早、中、晚),使體內保持相對穩定的藥物濃度。
治療胃病藥:一般可餐後服,以減輕對胃腸的刺激;但健胃藥應於餐前服。
安神藥和驅蟲藥:睡前30分鍾空腹服。
辛溫解表散寒藥:趁熱以溫水送服,服後即上床安臥,蓋上被子,至全身微微出汗為宜(但應注意不得大汗淋漓)。
治療瘧疾的藥:應在瘧疾有規律地發作前2個小時服,有利於殺死瘧原蟲,控製瘧疾症狀的發作。
辛辣刺激性藥:餐後服可減慢吸收速度,防止對胃黏膜產生過強的刺激。
調經藥:宜在行經前5日左右開始服用。飲水與吃藥飲水與吃藥
水是七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和水)之一,人體每天都不可缺水,常言道;“寧可7日無餐,不可1日沒水”!
喝水是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不需格外地關照。但在服用某些藥時,宜多飲水或不宜飲水,因為此時的飲水已不單純是滿足生理的需要,而是對身體健康和治療效果有益,作為配合治療的一部分,宜囑咐和提示患者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