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科學地吃藥(一)(1 / 3)

人體是有生物鍾的!其生命活動、分泌、功能均有時間的規律。

根據時辰藥理學,選擇最適宜的服藥時間,可達到以下效果:①順應人體生物節律的變化,充分調動人體積極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強藥物療效,或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③減少和規避藥品不良反應;④降低給藥劑量和節約醫藥資源;⑤提高用藥依從性。

人體的生物鍾規律即指在人體內調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為的現象有節奏地出現的生理學機製。例如肝髒合成膽固醇的時間多在夜間;人體的血壓在白天的變化高於夜間,晨6~7時和下午3~4時各有1次高峰;胃酸的分泌有晝夜規律,在清晨5時至中午11時最低,下午2時至次晨1時最高;而胰腺的胰島細胞每日分泌胰島素約50單位,其分泌有節律,清晨開始升高,午後達高峰,淩晨跌低穀。

因此,服用藥物應結合人體生物鍾的規律。如服用降膽固醇藥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宜提倡睡前服,因為體內的脂肪多在夜間合成,這樣有助於提高療效。

多數平喘藥宜於臨睡前服用,因為淩晨0~2時是哮喘者對乙酰膽堿和組胺反應最為敏感的時間,即哮喘的高發時間,而氨茶堿則以早晨7時應用效果最好。

與正常人比較,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氣功能降低,並呈現晝夜節律變化。當夜間或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時,即可誘發哮喘。而藥物在藥動學和藥效學方麵也有晝夜節律的差異。因此,可以利用疾病和藥物的時間節律特點,合理分配劑量,有效控製病情。

腎上腺能β2受體激動劑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給藥方法,以利藥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時達較高血藥濃度。例如8時口服特布他林5mg,20時服10mg,可使該藥的血藥濃度晝夜保持相對穩定,有效控製哮喘的發作。

哪些藥宜清晨吃?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鬆(強的鬆)、潑尼鬆龍(強的鬆龍)、倍他米鬆、地塞米鬆(氟美鬆)等,因為人體內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現在晨7~8時,此時服用可避免藥物對體內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製作用,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製較輕,可減少不良反應。

抗高血壓藥:血壓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現1次高峰,因此為有效控製血壓,一日僅服1次的長效降壓藥如氨氯地平(絡活喜)、依那普利(悅寧定)、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樂息平)、氯沙坦(科素亞)、纈沙坦(代文)、索他洛爾(施泰可)、利血平氨苯蝶啶(北京降壓0號)宜在早7時左右服,一日服2次的宜在下午4時再補充1次。

抗抑鬱藥:抑鬱的症狀如憂鬱、焦慮、猜疑等常表現晨重晚輕,氟西汀(百憂解)、帕羅西汀(賽樂特)、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宜於晨服。

利尿藥:避免夜間多次起夜,影響睡眠和休息。如呋塞米(速尿)、螺內酯(安體舒通)。

驅蟲藥:四氯乙烯、甲硝唑、檳榔、南瓜子宜空腹晨服,以迅速進入腸道,並保持高濃度。阿苯達唑(史克腸蟲清)、甲苯咪唑(安樂士)、呱嗪(驅蛔靈)、雙羥萘酸噻嘧啶(抗蟲靈)宜空腹服用,可減少人對藥的吸收,增加藥與蟲體的直接接觸,增強療效。

瀉藥:硫酸鎂鹽類瀉藥在晨服可迅速在腸道發揮作用,服後5小時致瀉。

哪些藥宜餐前吃?

胃黏膜保護藥:氫氧化鋁或複方製劑(胃舒平)、複方三矽酸鎂(蓋胃平)、複方鋁酸鉍(胃必治)等餐前吃可充分地附著於胃壁,形成一層保護屏障;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過胃進入小腸,遇堿性小腸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瀉作用。

開胃藥:如龍膽、大黃宜於餐前10分鍾服用,可促進食欲和胃液分泌。

促胃腸動力藥:甲氧氯普胺(胃複安)、多潘立酮(嗎丁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比利宜於餐前吃,以利於促進胃蠕動和食物向下排空,幫助消化。

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甲磺丁脲(甲糖寧)、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寧、美吡達)、格列喹酮(糖適平)。國內報道,小劑量格列本脲在早餐前服用療效好,血漿達峰濃度時間比餐中服用提早1小時;早餐前服2.5mg比早餐同時服7.5mg更有效,療效也提高80%。瑞格列奈(帕瑞丁)服後15分鍾起效,血漿半衰期短,3餐前給藥使整個進餐期都有降糖作用。

抗骨質疏鬆藥:為便於吸收,避免對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鈉(福善美)、帕屈膦酸鈉(雅利達、博寧)、氯屈膦酸鈉(骨磷)應空腹給藥,並建議用足量水送服,服後30分鍾內不宜進食。

抗生素:頭孢拉定(泛捷複、克必力)與食物或牛乳同服可延遲吸收;頭孢克洛(希刻勞)與食物同服所達血漿峰值濃度僅為空腹服用的50%~75%。另外,氨苄西林(安比林)、阿莫西林(阿莫仙)、阿奇黴素(泰力特)、克拉黴素(克拉仙)的吸收受食物影響。

滋補藥:人參、鹿茸於餐前服用吸收快。

哪些藥適於餐中或進食時服用?

抗糖尿病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宜餐中服。阿卡波糖應隨第一口餐吞服,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格列美脲於第一次就餐時服。瑞格列奈宜進餐時服用,不進餐不用。

抗麻風病藥:氯法齊明與食物和牛奶同服,可增加吸收。

抗真菌藥:灰黃黴素難溶於水,與脂肪餐同服後,可促進膽汁的分泌,促使微粒型粉末的溶解,便於人體吸收,可提高血漿濃度近2倍。酮康唑、依曲康唑與食物同服,可減少惡心、嘔吐反應,並促進吸收。

助消化藥:表飛明、酵母、胰酶、澱粉酶宜在餐中吃,一是與食物混在一起以發揮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壞。

下丘腦垂體激素:甲磺酸溴隱亭於進餐中或餐後服用,可減少不良反應。

非甾體抗炎藥:舒林酸與食物同服,可使鎮痛的作用持久。吡羅昔康、依索昔康、氯諾昔康、美洛昔康、奧沙普嗪與餐同服,可減少胃黏膜出血。吲哚美辛、阿西美辛、依托度酸等於餐後或與食物同服,可減少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

抗風濕藥:硫酸氨基葡萄糖最好於進餐時服用,可減少短暫的胃腸不適。

治療膽結石和膽囊炎藥:熊脫氧膽酸於早、晚進餐時服用,可減少膽汁膽固醇的分泌,有利於結石中膽固醇的溶解。

抗血小板藥:噻氯匹定宜於進餐時服用,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並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

抗心力衰竭藥:充血性心衰者必須餐時服用卡維地洛,以減緩吸收,降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減肥藥:奧利司他可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隨進餐時服用,可減少脂肪的吸收率。治療震顫麻痹藥司來吉蘭應在進早餐、午餐時服用,以減輕可能出現的惡心、失眠等副作用。

哪些藥宜兩餐中間吃?

止吐劑:甲氧氯普胺(胃複安)可加快胃蠕動,酚酞可促進腸蠕動,使胃腸內食物的排空速度增速,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宜放於兩餐中服用。

鐵劑:習慣性常主張鐵劑在餐後服用較好,餐後服鐵固然可減少不良反應,但食物中的植物酸、磷酸鹽、草酸鹽等影響鐵的吸收。因此,宜在兩餐間服用,但最佳時間是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