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科學地吃藥(一)(3 / 3)

吃哪些藥必須多喝水?

鑒於必須減弱部分藥物的毒性,避免藥物對器官所致的損傷,或出於治療的需求,臨床采用一種保護治療即“水化療法”,要求服用下列藥品期間每日須飲水在2000ml以上。

蛋白酶抑製劑:其在聯合治療中(雞尾酒療法)為人類製服艾滋病毒感染帶來了一絲曙光。但多數可導致尿道或腎結石的形成,所以在治療期間應采取水化療法,為避免尿路結石的發生,宜增加每日進水量。

雙膦酸鹽:阿侖膦酸鈉(福善美)、帕屈膦酸鈉(雅利達、博寧)、氯屈膦酸鈉(骨磷)在用於治療高鈣血症時,因可致電解質紊亂和水丟失,故應注意補充液體。

抗痛風藥:應用排尿酸藥如苯溴馬隆(痛風利仙)、丙磺舒(羧苯磺胺)或別嘌呤醇的過程中,應多飲水,為減少痛風患者尿酸結石形成的危險,攝入液體量不宜小於2000ml,並補充碳酸氫鈉維持尿液呈堿性,或補充枸櫞酸鉀,預防腎結石。

抗尿路結石藥:服用中成藥排石湯、排石衝劑;或優克龍(日本消石素)後,都宜多飲水,保持1日尿量在2500~3000ml,以衝洗尿道,並稀釋尿液,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減少尿鹽沉澱的機會。

電解質:口服補液鹽(ORS)粉、補液鹽2號粉,每袋加500~1000ml涼開水衝溶後服下。

吃哪些藥宜多喝水?

有些藥品不能幹吞,緣於藥性幹澀,或帶有刺激性,幹吞猶如旱河行船,損傷食管;有些藥品對食管黏膜的刺激性較嚴重,如氯化鉀、吲哚美辛、潑尼鬆、氯黴素、甲磺酸依馬替尼,服用時宜立即飲用200ml的水送服。

平喘藥:應用茶堿或茶堿控釋片(舒弗美)、氨茶堿、膽茶堿、二羥基茶堿(喘定)等,由於其可提高腎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而易致人脫水,出現口幹、多尿或心悸;同時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較低。因此,宜注意適量補充液體,多喝白開水或果汁。

利膽藥:利膽藥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出,機械地衝洗膽道,有助於排出膽道內的泥沙樣結石和膽結石術後少量的殘留結石。但利膽藥中苯丙醇(利膽醇)、曲匹布通(舒膽通)、羥甲香豆素(膽通)、去氫膽酸和熊去氧膽酸服後可引起膽汁的過度分泌和腹瀉,因此,服用期間應盡量多喝水,以避免過度腹瀉而脫水。

磺胺類藥:主要由腎排泄,在尿液中的濃度高,可形成結晶性沉澱,易發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現象,出現結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閉。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唑(新諾明)和複方磺胺甲唑(複方新諾明)後宜大量飲水,以用尿液衝走結晶,有條件可加服碳酸氫鈉(小蘇打)以堿化尿液,促使結晶的溶解度提高一些。

抗心律失常藥:服用硫酸奎尼丁、普魯卡因胺、丙吡胺宜多次飲水,以加快藥物的吸收。

抗生素:氨基糖苷類的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對腎的毒性大,濃度越高對腎小管的損害越大,宜多喝水以稀釋並加快藥的排泄。

吃哪些藥時不宜喝水?

與上述相反,有些藥品在服用時卻不宜多飲水,因為飲水會破壞和降低藥效:

胃黏膜保護劑:氫氧化鋁凝膠、硫糖鋁、次水楊酸鉍、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等服用前、後半小時內不宜飲水、乳汁、碳酸型飲料和進食,以便使藥品在食管、胃、腸道形成一層保護膜,增加保護黏膜和抗潰瘍作用,否則影響療效。

外周鎮咳藥:如複方甘草合劑、止咳糖漿、枇杷露等,主要是覆蓋在發炎的呼吸道黏膜上,形成保護層,減少感覺神經末梢所受到的刺激,降低咳嗽發生的頻率,於服後不宜馬上進水,以免稀釋藥品,破壞保護層。

苦味健胃劑:龍膽酊、龍膽大黃酊,主要通過刺激舌頭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促進胃液的分泌來增進食欲,服用後也不宜立即進水,以免衝淡苦味而降低健胃效果。

抗利尿劑:應用加壓素、去氨加壓素時應限製進水,否則引起水鈉瀦留、抽搐、水腫、體重增加。

吃哪些藥不宜用熱水送服?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如下3類藥不宜喝熱水送服。

助消化藥: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澱粉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等,此類藥多是酶、活性蛋白質或益生菌,受熱後即凝固變性而失去作用,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維生素類:維生素類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性質不穩定,受熱後易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止咳糖漿類:此類糖漿為複方製劑,若用熱水衝服,會稀釋糖漿,降低黏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一種保護性的“薄膜”,影響療效。煙酒茶與吃藥煙酒茶與吃藥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民以食為天的重要性。但您知道嗎,吃藥也與後四件事情有關係!

吃哪些藥時不宜飲酒?

嚴格上說,酒也屬於一種藥品,飲用後對人體先是出現欣快和興奮作用;繼而對中樞神經產生抑製作用,並擴張血管,刺激或抑製肝酶代謝係統。總體上講,藥與酒的相互作用結果有二:一是降低藥效,二是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服用抗痛風藥別嘌醇同時飲酒,會降低抑製尿酸生成的效果。

服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同時飲酒,會使藥效迅速丟失,大大降低治療作用,對發作不易控製。

服用降壓藥利血平、複方利血平、複方雙肼屈嗪期間飲酒,非但不降壓,反而可使血壓急劇升高,導致高血壓腦病、心肌梗死。

酒可使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地高辛、甲地高辛的吸收明顯減少。

酒可使平喘藥茶堿的吸收率增加,還可使茶堿緩釋片中的緩釋劑溶解,而失去緩釋作用,使藥效的持續時間縮短。

應用抗癲癇藥卡馬西平時宜避免飲酒,因為其可降低病人對藥品的耐受性。

酒可刺激胃腸黏膜,引起水腫或充血,同時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如同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阿西美辛等,會加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增加發生胃潰瘍或出血的危險。

口服降糖藥苯乙雙胍、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時忌飲酒,因酒可降低血糖水平,同時加重對中樞神經的抑製,易出現昏迷、休克、低血糖症狀。

服用呋喃唑酮(痢特靈)、甲硝唑1周前後,哪怕是飲用少量酒,也會出現麵部潮紅、心動過速、惡心、嘔吐、頭痛等反應,這是因為藥品可抑製酒精代謝物乙醛的再分解,造成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而引起中毒。

服用抗抑鬱藥(米安色林、舍曲林、米氮平、西酞普蘭、文拉法辛、氟西汀、氟伏沙明、曲唑酮)時,飲酒可增加抗抑鬱藥對中樞神經係統的抑製作用,增強對認知、智力和運動能力的損傷。

另外,長期飲酒或飲酒過量,超過肝髒的解毒能力,會造成肝髒損害,形成肝硬化或脂肪肝,使肝髒對藥物代謝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