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安眠,告別人間(1 / 2)

\/ 軌跡 \/

1988年,張幼儀在美國紐約去世。人生如戲,雲煙一場,她的一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終究落得個完滿謝幕。她不湊合,不奢望無度,不欲望無邊,嚴謹地做人,人生態度整潔。她誠心誠意、中規中矩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天。她追求有滋有味、有情有致、有聲有色的平安生活。我聽說過一句話,不管你有多麼真誠,遇到懷疑你的人,那就是謊言。張幼儀早年遇到了“懷疑”她的徐誌摩,她成了永遠的鄉下來的“土包子”。

張幼儀的一生是賢惠、寂寞的。誰也沒有想到,在那樣一個女性不被重視的時代,張幼儀情場失意,但卻成了人生最大的贏家。婚姻是女人的土壤,肥沃的土壤可以讓女人開出嬌豔的花朵,貧瘠的土壤會讓美麗的女人凋零枯萎。但是,張幼儀晚年卻依然以徐家和徐誌摩為念,幫徐誌摩出了全集,無論事實如何,她依然堅守內心。她因為傳統,因為感恩,就算是離婚,也感謝徐誌摩,她總是能看到生活的希望,總是能夠淨化掉生活的苦難。感恩善待自己的人,感恩萬物,知恩圖報,是一種善行和福報,也是張幼儀的一種生活態度。這種品德和智慧,讓她懂得去珍惜和尊重,懂得付出,也懂得享受人間的美好,所以她最後獲得了善念的恩澤,寬恕了別人,心境安寧。

婚姻是女人的土壤,肥沃的土壤可以讓女人開出嬌豔的花朵,貧瘠的土壤也可以讓女人凋零。但是,張幼儀這樣的女子,她將生命中每一片凋零的花瓣都化成了養分,完成了對自己的滋養。

一個女人的人生是可以一分為二的——婚前和婚後。婚姻是一道分水嶺,堅強的女漢子遇到恰到好處的柔軟男人和溫馨婚姻,也會變得溫柔如水;養尊處優的嬌小姐,遭遇婚姻刺痛,走入無可回轉的死胡同,亦會絕地反擊,撐起一片天空。

婚姻可以改變女人,男人也可以改變女人,傷害更能改變女人。

看她和徐誌摩的結婚合影,確實有些青澀和拘謹,但是歲月賦予了她許多東西,讓她的生命姿態實現了逆生長,以越來越好的狀態呈現。張幼儀晚年的照片光彩照人,很有味道。張幼儀身上有一股勁兒,那是來自女人骨子裏叫作尊嚴的東西。

徐誌摩的人生主線是愛情,張幼儀的人生主線是俗世。他們短暫交會,終會離開。隻是徐誌摩疲於愛情,成於愛情,也毀於愛情;張幼儀失去愛情,卻贏得人生。

她的好,徐誌摩不懂。徐誌摩的折騰,她也不理解。他們是兩條平行線,如果不交集,各有各的美,真纏在一起,便各自失去了自己,徐誌摩失去了自己的柔軟,張幼儀失去了自己的強悍。

離散之後,徐誌摩依然滿世界談他淋漓盡致的戀愛,對女人無限溫柔,甚至當著父母的麵背陸小曼上樓。張幼儀也激發出了潛藏的能量,摒棄了深宅中溫婉的少奶奶形象,成了叱吒商界的成功者。此時,他們才得以互相欣賞。

張幼儀說過,她不恨陸小曼,恨的是林徽因,但恨的也不是她硬生生拆散了她的婚姻,而是她既然答應了徐誌摩,卻又反悔,把他甩了。她不吃醋,她對徐誌摩的愛,博大到像血緣至親。也許,她自己都不知道,他們之間的緣分就是一種注定燒不起來的親情。

徐誌摩死後,張幼儀開始以寡婦自居,在潛意識裏,她從沒有離開過徐家,永遠是徐家媳婦,但是在精神上,她又如此獨立,不哀不怨。

幾十年時光匆匆過眼,那些憧憬、傷害、絕望、崛起、平靜、璀璨……她的人生,是從嫁給徐誌摩開始的,也是從離開徐誌摩開始的。甘苦俱存,也不乏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