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張幼儀和蘇季之在日本東京一家大酒店舉行了婚禮,53歲的張幼儀漂泊到此,終於找到了一個停靠的港灣。兩位曆經滄桑的“好”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和美平靜地生活了20年,蘇季之因為腸癌先走一步。
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過程,經曆就好。縱觀張幼儀的一生,快樂過,傷心過,也痛苦過;哭過,笑過,順從過,也努力過。她走過人生最痛苦的7年,回國後,也算意氣風發過一陣子,然後又恢複了平靜。她的一生,沒有做錯過什麼,可是仔細想想,也許還是有一些錯誤的。比如,在錯誤的時間裏遇到了錯誤的人,不過好在她沒有放棄自己,最終還是活出了自己的模樣。終究她這一生,不曾長久悲傷。
人生的精彩在於經曆,經曆是一種思想的提高,是一種生活的提煉,是一種堅強的成長。經曆了嚴冬才知道春天的溫暖,經曆了失去才能懂得珍惜的可貴,經曆了痛苦才能知道幸福的難得。經曆了,它就是一生的擁有和財富。
晚年的張幼儀,在回憶往事時說,她把自己的人生一分為二。她的前半生,堅持舊時家庭的三從四德,對公婆盡心服侍,對丈夫委曲求全,卻每每受到傷害和不公的待遇;而她的後半生,在經曆了離婚、喪子以後,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獨自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學會了笑看未來。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愛情真的隻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女人能否得到異性的尊重和愛護,很大程度上不在於她的出身、她的丈夫,而在於她能否成為她自己。張幼儀的智慧,就在於她能把生活中所有的心酸和悲哀變成前進的動力,她自信地昂起頭,靠著堅強和拚搏,成就了男人都望塵莫及的事業。最終,她贏回了世人的尊重和美滿的愛情。與徐誌摩的另外兩個女人相比,林徽因清秀,陸小曼嬌憨,若論才華美貌,張幼儀實在比不上她們,這兩個女子輕而易舉就得到了愛情和才名,可是最終,她們真的比張幼儀幸福嗎?失去了愛情的張幼儀,竟然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活得這麼飽滿熱烈,風生水起。這一生,起起落落,兜兜轉轉,究竟誰比誰聰明,誰比誰幸福?她們心知肚明。
人生就像一本書,既要讀懂別人,也要讀懂自己。真正的靜,應該是生命裏的寂然滌思,像張幼儀那樣心如止水;真正的動,應該是世事路上的毅然前行,像張幼儀所說的,選擇也沒有那麼艱難,是山是水,走就是了;真正的退,是處世時的自然低調;真正的進,是做事時的泰然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