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女人四十,擁有第二青春(1 / 1)

\/ 雲裳 \/

張幼儀似乎很有經商頭腦,在股市裏賺了不少錢。有種說法,她和徐誌摩離婚後,通信不斷,感情反而比結婚時好,並且她還不時接濟徐誌摩。徐誌摩和她的通信,基本上都是事務性的。徐誌摩從她那裏拿錢,也不能說是張幼儀在接濟徐誌摩,因為雲裳時裝公司是張幼儀八弟和幾個朋友一起開的,徐誌摩也是股東之一。而且,徐父後來幾乎將產業全部交給張幼儀打理,張幼儀即便給徐誌摩錢,也隻能說是在做徐父和徐誌摩之間的經手人罷了。張幼儀承認,和徐誌摩的離婚,使得她脫胎換骨,找到了自我,她曾經說:“在去德國之前,我什麼都怕;在德國之後,我無所畏懼。”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女人四十,應該擁有自己的第二青春,她有穩定獨立的事業、穩健的家庭朋友圈子,還有歲月流逝後一份洗盡鉛華的淡然。40歲的女人,已經不再幻想浪漫和熱情為底子的日子,她們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是平平淡淡,習慣在平淡的日子裏品出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快樂和幸福。這個年齡的女人應該有了沉澱而來的成熟和韻味,也真正可以處理好愛人和被人愛的關係,真正讀懂了社會,讀懂了家庭,也明白了自己的價值。

\/ 無悔 \/

愛情就像一杆秤,站在兩頭的是兩個砝碼,雙方總有一方付出多,一方付出少。有時候,愛情又像旋轉木馬,相互追逐,無悔付出的一方,不一定痛苦,總是接受的一方,也不一定知足。張幼儀在與徐誌摩的關係裏,她是負的,徐誌摩拿走了她太多的能量,然而她依然沒有枯竭,反而更加堅強,練就了一身堅強獨立的本領。陸小曼吸附了徐誌摩所有的精華和能量,但是她依然饑渴,依然失去了光澤,不再光彩照人。這就像一張銀行卡,其實付出就是存款,有一天取出來的將是累積的額度,而一味地透支,終究有一天會人財兩空,愛情也會在疲憊的經濟基礎中糜爛、枯萎。

真正曆練人、讓人獨立的還是人生中的那些不如意。真正打動人的愛情是一心一意,一輩子沒有紅過臉而又平平淡淡的。張幼儀,她不是徐誌摩遇到的女子裏最浪漫的,但是她知道,努力陪伴才是真,陪伴著徐誌摩的父母家人,陪伴著他們的兒子。她知道,陪伴和付出才是真的,她難以理解,陸小曼愛徐誌摩,但卻那樣揮金如土,讓徐誌摩疲於奔命,最終身心俱疲,死於意外。她也難以理解,一個真正愛自己男人的女人,會拒絕認領丈夫的屍體。愛的裏麵有自由,有寬容,有理解,更應該有責任。相比林徽因,張幼儀也難以理解,如果她是真的愛徐誌摩,她不會在誌摩離婚後,嫁給了梁思成。她們愛誌摩,也許都愛得沒有張幼儀那麼深沉。

其實人這一生很難圓滿,總有人說你好,也總有人說你不好。張幼儀一直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她的理性和規矩自始至終贏得了公婆的歡心,但是對於熱情洋溢的丈夫,她過於呆板、缺少情趣。張幼儀沒有迎合,在那個以夫為天的舊時代,能夠活出獨立的、自我的模樣顯得非常難得。她沒有執著於丈夫的評判,因為她無須別人的眼神,所以不必一味討好別人,那樣,會讓本來就已經不堪重荷的她更加窒息。當年,她沒有觸犯“七出”而被徐誌摩休掉並昭告天下,她也沒有關注世人的言語,她相信時間會給她一個公正的評判,她並沒有錯,所以也沒有義務接受這份屈辱。好在她沒有因此而沉淪和煩惱,更沒有因此而心亂,她腳步清晰,像一座山一樣在那裏,任憑風吹雨打。她堅定地告訴世人,女人無論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遭遇了什麼樣的婚姻,都一樣可以堅強、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