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1 / 3)

快樂的小腳叔

龍灣人有一個習慣,無論長幼一般都喜歡喊你的小名,不叫被他們稱作大號的姓名。如果你的小名叫狗,人們就會喊你狗、狗哥、狗叔、狗爺、狗太爺什麼的。小腳叔的大號叫起來挺不錯的——王子玉,但因他天生的特點,我從沒聽過一個人叫他的大號,常聽到的是小腳哥、小腳叔、小腳爺之類。

小腳叔之所以被稱作小腳叔,就是因為他有一隻馬蹄狀的左腳,嚴格地說,是他的左腳腳脖子以前的腳麵腳趾都沒有了,隻剩下如馬蹄狀的一圓砣了。不僅如此,他的左手也隻剩下拇指和小指了,中間是空空的手掌;他的耳朵也不健全,左耳朵隻剩下一撮肉疙瘩了。小腳叔之所以這樣有點讓人難過,就是那萬惡的老鼠造成的。他剛生下十多天時,母親下地幹活回來,就見一隻小貓一樣的老鼠正有滋有味地啃著小腳叔的頭呢,小腳叔卻甜甜地睡著。

人有了短缺更是要學點本領的。十歲那年,父親就把他送到了鄰村一個有名的木匠家裏學手藝。小腳叔心特別靈,加上知道自己的短缺,木工活學得特別快也特別好,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成了龍灣遠近聞名的小木匠了,而且以打的嫁妝精巧受到十裏八村人的讚歎。小腳叔是一個快樂人,沒有因為自己的短缺而自悲,最喜歡的是紮風箏放風箏和學各種鳥兒的叫聲。有一次,龍灣河灘上不停地落著各種美麗的鳥兒,人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十四歲的小腳叔正用手卷成哨子學鳥叫呢。

到了二十歲那一年,人們隻見小腳叔不停地在給別人家該出嫁的閨女做嫁妝,卻聽不見他用手卷成哨子學鳥叫了。娘知道他的心事,就說:“咱有短缺,咱不急,有了方巧的娘給你娶。”小腳叔隻點點頭,沒有說話,又繼續給人家做嫁妝去了。

1963年,土地包到戶後,人們又突然聽到了十多年沒聽過的鳥叫聲從河灘上傳來。小腳叔又恢複了從前的快樂。但不久,人們就發現了一個秘密,小腳叔總喜歡往他花妮嬸子家去。花妮,說是小腳叔的嬸子,其實比他還小兩歲呢。1960年鬧饑荒時花妮的丈夫死了,留下了一個三歲大的兒子,娘兒倆清清苦苦地過著。小腳叔總是擠時間幫花妮嬸幹地裏的農活,有時也就到花妮嬸家去吃飯。花妮嬸總也是熱飯、熱湯地等著。這樣的光景大概隻有一年左右,村裏的長輩們就不願意了,他們差著輩分呢!最後,花妮嬸終於還是改嫁到離龍灣有五十多裏地的外村去了。從此,小腳叔就提不起精神來,人也一下子老了十多歲。

第二年,小腳叔的母親也去世了,小腳叔就自己單過起來。一個男人單過就沒了生氣,衣服上的腦油能放出光來,但人們卻吃驚的是小腳叔幾乎每一個有月亮的夜裏都在龍灣河灘上,用手卷成哨子學鳥叫,不過人們就再也聽不出這調子是快樂、是悲傷,還是淒涼。他總是獨獨地想花妮的一舉一動,尤其是花妮那會說話的眼神、一笑就有的酒窩、蒸饃樣的兩個圓奶子和用棗木梳子梳著的烏發,讓他永遠也忘不了。後來,他總是在秋天裏背著一口袋糧食給花妮送去,每次都是天不亮就上路,半夜了才回來。

自從花妮嬸走了以後,也有幾次別人給他介紹女人,他都笑笑拒絕了,咱一個有短缺的人誰跟咱。粉碎四人幫那年,已經四十多歲的小腳叔在村人的撮合下娶回了一個女人,這女人大概叫來福吧。但讓人可笑的是,這個叫來福的女人心眼有點不夠數,因為來的這一天小腳叔給她吃的東西多,且油葷比較大,半夜竟屙了一床。結果是第二天,小腳叔就逼著媒人把這個來福送回娘家去了。

從此以後,小腳叔就再也不理女人的茬了。越來越老的小腳叔,名氣也越來越大了,收了一個徒弟,開始幾年還帶著徒弟一道給人家做嫁妝,後來他就不出去了,靠著二畝地和做點桌子椅子什麼的換點錢過活。但人們經常看見他望著天空中的鳥兒一看就是很長時間,有時也用手卷成哨子學鳥叫,可人們還是聽不出他嘴中的鳥兒是快樂,是悲傷,還是淒涼。前年春天的一個夜裏,小腳叔睡倒了再沒有起來,他就這樣無病無災無聲無息地走了。村人給他換衣服時,發現他床頭的木箱子中整整齊齊地碼著三十四個精製的棗木梳子……

費大手

費大手出生在龍灣,十五歲時就離鄉遠走了。後來聚眾做匪之前,藥都地麵上另有一匪秦三爺。秦三爺有匪眾百餘人,平時星散於鄉間、城裏,或工或農或商或引車賣漿,與農人、商販、市民無異。做起活來,瞬間聚攏,殺人越貨,常出其奇。但所搶掠殺害者,多為富而不仁者或官家。有天深夜,一富家正議著秦三爺,話未畢,七個匪人將其綁走。到了秦三爺的窩點,不由分說被割了舌頭。這人定睛一看,綁自己的匪人,竟是白天給自己收拾房子的泥瓦匠。藥都城內再無敢背後評說秦三爺者。

秦三爺究竟何種模樣,市麵上沒有人說得清。最初,關於秦三爺的事卻是從一個放牛的孩子嘴裏說出的。一年夏天,剛落過大雨,天卻仍然熱得下火一樣。這孩子到城外東觀稼台放牛歸來,犍牛見路旁有水,便臥下不起。這時,正好秦三爺路過,見牛擋住了自己的路,急走過來,彎腰捉牛四蹄,扔到十步開外,牛哞地一聲而死。小孩拉著秦三爺便哭,“你賠牛,東家不會饒我的!”秦三爺哈哈大笑,“你告訴東家,是秦三爺摔死了他的牛,讓他來找我!”據這孩子說,秦三爺人高馬大,大紅臉,聲音沙啞。藥都知府曾畫像捉拿,卻不見秦三爺蹤跡。

其實,秦三爺常在藥都市麵上走動。他看上的富家女子,青天白日也敢搶走。一時間,藥都城市麵蕭條,俊俏女子多不敢出門。但自從費大手聚眾做匪之後,秦三爺便多有收斂。他曾想派人找到費大手,以巨銀讓費大手兄弟離開藥都,另尋福地。怎奈費大手和他的弟兄們也是星散於鄉間、城裏,或工或農或商或引車賣漿,與農人、商販、市民無異。找不到啊!秦三爺最後放出話來,“藥都地麵上,有我秦三爺就沒有費大手!”秦三爺與費大手間的火並似乎隨時都可發生。藥都人無不心中暗喜。知府更是讓人在市麵上傳話,今天“秦三爺說非活剮了費大手不可!”,明天“費大手非廢了秦三爺不可!”傳來傳去,秦三爺就急了,在市麵上走動得多起來,他要尋找自己見麵的對手——費大手。這日,秦三爺正在北關大街上走著,突然一口水噴在了臉上,他一怔間,脖子就被迎麵來的人點中了,再也說不出話來。接著,他就被麵前這個人拉著手向前走去。秦三爺心裏明白,這個就是費大手了,可他說不出話來,疼得又不能不走。到了明王台,費大手一按他就坐在了廢棄的青石柱上。明王台已被廢,隻有巨石大柱雜亂相陳。費大手也坐了下來,曆數秦三爺破了做匪的禁忌。說一條,右手在麵前的石板上劃一道,石板上就留下半寸深白溝。說過第四條時,秦三爺撲通跪在了地上。這天夜裏,秦三爺的百名兄弟與費大手的四十多名兄弟合在了一起。費大手知道秦三爺也是苦出身,一家人全都被冤死,就讓他做了自己的副手。

藥都人聽說秦三爺與費大手兩股土匪合為一股,均大驚失色,幾乎無人敢亂說亂動。可不久,藥都大街上就貼出了告示:吾本苦出身,均身受官冤,屢遭富人欺壓,意罰官治富,無辜百姓勿憂!——費大手秦三爺。接下來,知府和惡富人家屢被打劫。知府火速上報,不久,從京城便來了欽差。費大手一幹人,雖未多大收斂,欽差們卻沒動其絲毫。

這年冬天,一外地藥商因被人告,讓州衙抓去。不僅商號充公,而且右腿被打斷,投入大牢。第二年春天,這藥商家人從外地來,花重金將其贖出。秦三爺一次帶人進城時,正好碰上這人,他要入夥。秦三爺便帶其到了自己的窩子裏。費大手問明情況後,嘿嘿一笑,“三爺,你上當了,他是欽差!”“不可能吧,我知道他的,去年冬天被知府狗官投入大牢的!”秦三爺爭辯道。費大手沒再跟秦三爺說什麼,而是大聲喝道,“把這探子的褲子脫去!”眾匪拉下這人的褲子,這人冷眼相激,“你這般土匪,連好人都認不出來,我真是瞎眼了!”費大手突然走到這人麵前,猛地一提,這人就站了起來。“看看你的膝蓋,不是官府中人,哪來這般跪痕!”這人愣了一下,就軟在了地上。

秋天,欽差大臣悄然離開了藥都城。

周老割

老割比我大一歲,也是我兒時玩得比較好的朋友中的一個吧。離開家鄉,在外謀生這些年,我真的很少見到他。可每隔十天半月,他總是要在我的腦海裏或者夢中,出現一次,有時就那麼一閃。正如有些事有些人,你想記住卻不定能記住,你想忘掉也忘不掉一樣。在我的印象裏,老割從小就有些別別的感覺。現在想來,這種感覺應該是來源於他的好勝心理。他無論做什麼,總愛與人家比。比如,別的孩子手裏有個什麼東西玩,他總是會想方設法弄一個;假如有個孩子說我早上吃了三個窩窩頭,他就一定要回家吃四個,然後說我吃了四個;夏天我們就比著喝井裏的涼水,他哪怕撐得撫摸肚皮,也總要比別人多喝幾口;穿衣服也是如此,他的穿著總比我們這些孩子鮮亮些,這與他愛幹淨的母親分不開,但他本身也比我們講究些。

那時候,鄉裏的孩子玩的時間真多,不到十四歲不能進生產隊幹活,這就意味著十四歲以下的孩子,除了看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外,就隻有玩了。能玩的花樣基本上都玩過。沒有東西好玩的,但有的是玩的時間,那也得玩呀。男孩子們實在無東西好玩,就隻好玩自己的身體了。三四歲的孩子往往在地上攏一堆浮土,然後捏著自己的小雞雞尿尿,看誰尿得多,和的泥堆大。

七八歲的孩子總喜歡站成一排,當然最喜歡的是站在學校的廁所裏,都捏著自己的如麻雀蛋粗細的雞雞,尿道口向上,身子向後仰,鼓著肚子,有誰喊一、二、三,然後一齊向那邊的女廁尿尿,看誰尿得高,能呲到對麵去。老割總是尿不到對麵,但他每次仍然要踮著腳跟,作最大的努力。有一次他竟悄悄地弄了兩個土坷垃,墊在了腳下,最終他弄虛作假的行為受到了懲罰,被大家尿了一身。

十三四歲的男孩玩得就更隱蔽了些。他們總是躲在一處,掏出自己已有四指長的陰莖,把包皮向下擼,努力地讓龜頭出來。由於發育的早晚不同,有的孩子能擼出來龜頭,有的就不能。那時老割隻有七八歲,當然不能。但他不知道不能的原因,就想著法兒要把龜頭弄出來。那是一個夏天,翠綠的高粱長得比大人還高,老割一個人窩在高粱地裏,折了一根高粱稈,把稈上的硬皮剝下來,那碧綠的皮鋒利無比,他咬著牙,下定決心,最終把包皮給割開了,通紅的鮮血順著碧綠的高粱皮兒,淌了老割一手,但他的龜頭終於露了出來。這一壯舉被村裏的孩子們知道後,老割就成了他的新名字。原來那個叫紅軍的名字漸漸被人們淡忘了,若幹年以後,幾乎就沒有人能再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