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穀歌絕地反擊,百度再臨威脅(1 / 3)

如果說,上市前,弱小的百度和李彥宏還不得不耍心眼,和穀歌兜圈子,那麼,上市以後,百度就大刀闊斧,在正麵戰場和穀歌真刀真槍戰鬥了。但穀歌也不甘示弱,它發起絕地反擊,一直在縮小與百度的差距,可以說,百度並沒有絕對的勝算。百度麵前,並不是一片坦途。

坎裏那些事兒

上市以後,百度不再需要表麵與穀歌虛與委蛇,以委曲求全。百度已經有相當的實力,可以考慮在正麵戰場與穀歌作戰了。

但是,穀歌畢竟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即使在中國,也已經具有強大的實力,百度雖然已經在市場上戰優,但要徹底戰而勝之,並不容易。經過李開複的幾年開疆拓土下,穀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直衝38%,雖然離百度的55%還有一定差距,但勢頭很猛。

2005年6月底,穀歌公司CEO埃裏克·施密特訪問百度的過程中,試圖將百度股份增持到10%,但被李彥宏拒絕。執意要上市的百度在IPO之前通過設置被稱為“牛卡計劃”的雙層股票結構,使得穀歌增持百度股份或與之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徹底落空,此事更是直接惹急了穀歌。

百度獨自上市,遊戲中沒有穀歌,已成定局。於是,穀歌發起了絕地反擊。

應該說從2000年開發穀歌中文頁麵,到2005年正式在中國國內建立隊伍,穀歌錯失了寶貴的5年。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撲朔迷離的,包括百度與穀歌似是而非的周旋,讓穀歌放鬆了警惕。

然而,百度的上市徹底改變了穀歌在中國的市場計劃。市場人士分析後表示,為了抗衡百度並壓過雅虎中國、新浪、搜狐等成長極快的搜索廠商,穀歌必須盡快完成本地化布局。但要按細分的區域劃分代理,又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立竿見影,必須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來建立,並理順各地的渠道。對穀歌來說,最缺的不是物力,也不是金錢,而恰恰是時間。

穀歌先後使出了這樣幾招:

1.挖來李開複,在中國建立中國工程研究院。

2005年7月,穀歌總部宣布將在中國建立穀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直接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將與百度大張旗鼓地競爭中國市場。穀歌擺出了和百度決戰的姿態:為了應對百度的“更懂中文”,穀歌甚至不惜直接挖微軟的牆腳,挖來了微軟的全球副總裁——更懂中文、更懂中國的李開複。穀歌寄希望於李開複的能力和影響力,希望至少可以做到和百度在“更懂中文”概念上的分庭抗禮,最後憑借全球的整體優勢,逐步收複失地。

2005年7月19日,穀歌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總部正式宣布:原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複博士將出任穀歌全球副總裁與中國區總裁,負責在中國的發展,並將負責建立穀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盡管由於微軟的競業禁止起訴,延誤了李開複的到崗時間,但穀歌的總體思路算是落實了。

2.發展代理商製度

在控製百度絕望之前,穀歌對中國市場一直抱以任其自由發展的態度,並沒有太多主動性的驅動市場的行為。穀歌亞太區發言人宓群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承認穀歌的弱項是對市場的開發不夠深入,之前業務主要是來自跨國公司,而在支持代理商的業務推出以後,穀歌相信在市場上會有一些促進作用。

穀歌在商業上攻擊性極強的第一個動作,是大區域代理商,而且很快就完成3家代理商的最終確定。

當時,大區域代理商製確實是穀歌的最好的、最快實現市場覆蓋的手段。穀歌的目的隻想迅速擴張,3家隻是最開始的一個狀況,穀歌在中國發展代理商並沒有數量上的限製,隻是符合要求的潛在代理商數量並不是非常多,穀歌不斷地做評審,並逐漸宣布一些新的代理商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