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朱元璋是個行刑人(1)(3 / 3)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的“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後成了“朝獲派,夕腐敗”。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但怎麼對付這些人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一個字——殺!

但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急眼了,最後歸結到自己頒布的法律不夠嚴酷上,於是變本加厲,頒布了更嚴厲的法令:“這些貪官都是得了什麼病?傳染力這麼強?早上剛殺完一個,晚上又來一群,那就不要怪我老朱不客氣了,今後貪汙受賄的,不必以60兩為限,隻要貪汙就全部殺掉!”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杜絕貪汙,官員反倒是越來越少,於是在當時的史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搞笑的記錄:該年同批發榜派官364人,都是進士監生,一年後,因貪汙殺了6人。別著急,後麵還有,就是想喘口氣再說: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358人。加起來正好相當於那年新上任的官員一個沒漏,全部落入法網。這概率實在是有點高。

那什麼是個戴死罪、徒流罪辦事呢?

說起來這可是明朝的一大奇特景觀。很多犯人過堂,帶著手銬腳鐐,但是走到衙門,樂了,這當官的也戴著鐐銬,跟自己一模一樣,後麵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

真不是一般的搞笑!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像上麵講的,一年就招了10個官員,但是犯罪的有2個,戴罪辦事的有8個,加起來正好是10個,如果這些官員都被處死,那這些犯人由誰來審啊?朱元璋雖然勤勞,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員啊。老朱很懂得變通,在這種情況下,他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這樣一個戴死罪、徒流罪辦事的製度,具體操作方法是,官員犯了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幾十板子,就在官員給傷口塗藥、估計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牢裏如果突然來了個人,這樣這個官員的小命暫時可以保住,他會被拉出去,塞到馬車上,送到各個衙門去處理公務。

想死?那不便宜了你,活兒還沒幹完呢!

結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員給下麵跪著的犯人判死罪,然後自己再到朱元璋那兒去領死。

鐵手腕逼瘋官員

這樣殺下去,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很多衙門都沒有人處理公務了,不得不找人來接班,所以那時候經常舉行公務員招聘會,根本不需要考試,隻要願意當就可以。

史書上記載,那時候的官員們每天上朝前,都要在家門口和家人舉行告別儀式。他們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抱抱老婆摟摟孩子,交待清楚誰還欠自己多少債、自己的私房錢藏在臥室的哪個角落,然後訣別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後哭,除了人還是活的,和開追悼會基本沒什麼區別。散朝的時候,老婆孩子在家門口眼巴巴地等著,如果看到活人回家,那這晚就會大肆慶祝一番,慶祝的內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這看似可笑,但是卻是真實的曆史景象,在不知明天是生是死的壓力下,很多官員承受不住,紛紛表示自己就當白讀了幾十年書,情願回家種地。

但朱大皇帝卻不讓官員們這樣自由地選擇,我辛辛苦苦給你們設計考場,耗費國家的人力物力,全國戒嚴,你們就這樣一走了之了?既然做了我朱某人的官,就必須一輩子做到底,直到老死或者被殺死為止。

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總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明朝的官員們為了絕處逃生,想出了一個很絕的方法——裝瘋。

在洪武年間的朝廷裏,好好的一個人突然間得了精神病是常見的,具體表現為癡呆、神情木然、披頭散發、見到人就叫爹、拿著菜刀四處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種多樣,目的當然隻有一個——多活兩年。

裝瘋的成功者之一是袁凱,他裝瘋的意誌和四川的豬堅強一樣堅強。袁凱是監察禦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個工作給他,把處決人犯的名單交給太子朱標。這應該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袁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他把名單交給太子後,太子是個善良的人,一看名單上這麼多人要被處死,惻隱之心大動,於是主張從寬處理,可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去找老爹說這句話,而是轉告袁凱,讓他去向朱元璋傳達自己的意見。

袁凱心想,去就去吧,見了朱元璋,老老實實地把太子的話原樣說了一遍,完後叩個頭,準備走人……誰知就在此時,朱元璋問他:“太子意見和我相反,依你看誰說得對啊?”

真是見鬼了!

你們父子倆的事情,是我一個小官能摻和的嗎?袁凱左右為難,憋了半天,回答說:“皇上也沒錯,太子也沒錯,皇上殺人是維持法紀,太子放人是發善心。”

真是難為袁凱了!

誰知朱元璋聽後大怒,當麵斥責袁凱狡猾,不說真話,然後把他趕了出去。袁凱回家後越想越怕,心想明天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覺得今天趕自己出去是心慈手軟的事,明天就將自己剝皮淩遲呢?於是下定決心裝瘋。第二天開始,他就不上朝了,讓家裏人傳話說自己已經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