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朱元璋是個幸福人(4)(2 / 3)

濟寧知府方克勤,在朱元璋下令墾荒三年不納稅的政策,一直嚴格執行這個決議,盡量減輕百姓的各種負擔,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但他“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簡潔樸素的,一件布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基本能保持三月不知肉味兒的記錄。”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在入京朝覲時,得到朱元璋的稱讚,朱元璋專門讓大廚給這個方克勤做了點肉食,因為這正是方克勤第90天沒有吃到肉了。

有了這樣的獎勵和鼓舞,很多官員都因為廉潔受到了朱元璋的表彰和賞賜。他們的行為使他們在官場上如行坦途。當然了,還是有很多的貪官的,這是讓老朱鬱悶的原因之一。

仁慈善良的本性

朱元璋剛開始製造紙幣時,屢次試製都不成功。一天,他夢見有人告訴他說,如果想製成紙幣,必須取秀才的心肝才行。這也真是奇怪,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夢醒之後朱元璋想:“這難道是讓我去殺讀書人嗎?”馬皇後聽他說了這個夢,就對皇帝說:“照我看來,秀才們所做的文章,就是他們心肝了。”皇帝一聽很有道理,立刻命主管的官署找來秀才們進呈有關文章,加工來用,紙幣果然就製造成功了。

這也真是奇了!

所謂“狡免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這一點,在朱元璋一朝表現得尤為突出,馬皇後在諫阻殺戮、保護功臣方麵,其做法也可謂前無古人。

在明朝建國初年,宰相胡惟庸謀反案應是最大的謀反案之一,其株連之廣,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少見的。

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洪武朝大學士、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因年紀已大,早已退隱林泉,離京師千裏而居,但他的孫子宋慎知道胡惟庸謀反而未舉報,就被株連逮捕到了京城。馬皇後聽了,連忙跑去對朱元璋說:“聽說皇上要處死宋學士,不知是何緣故?”朱元璋說:“宋濂的長孫宋慎知情不報,形同謀反,是大逆不道之罪,按律當誅,且應禍滅九族!”馬皇後求情說:“宋學士閑居浦江,早已不問政事,且離京城有千裏之遙,山高皇帝遠的,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孫子謀反的事,你以為他們已經先進到用上了諾基亞的手機,抗摔又好用,怎麼能處他以死刑呢?”朱元璋對謀反之事恨之入骨,哪裏聽得進馬皇後的勸告,於是拂袖而去。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隻見馬皇後直落眼淚,朱元璋很奇怪,連忙問她是什麼原因。馬皇後抽抽搭搭地說:“宋學士跟隨皇上四十多年,德高望重,四海敬仰,又兼滿腔赤誠,肝膽照人,天下誰人不知?現在歲數大了,居然要親身體會一直在小說裏聽說的虎頭鍘伺候,我哪裏還能吃得下這珍饈美味?”朱元璋聽了這番話,被深深地打動了,就免了宋濂的死刑,改為發配茂州。

建國之初,明朝定都南京,但南京城牆不夠堅固完整,朱元璋準備修建,因國庫中資金缺乏,朱元璋就向民間募集資金。吳興人沈秀是一位深藏於江南小鎮的富商,用“富可敵國”四字形容,毫不為過。他一生精明蓋世,老來卻犯了兩個極其沒有眼力價的大錯誤:一是他自動捐款要求修半邊城牆,二是他修的這半邊比朱元璋修的那半邊提前完工了三天。本來,朱元璋對沈秀主動要求修半邊城牆就大為不滿和嫉妒,覺得一個商人竟敢同皇帝平起平坐,且是用錢來修城牆,豈不是為沈秀自己立紀念碑,滅了他皇帝的威風?再加上比皇上提前三天完成,那就更是壓倒了皇上,這是犯了“欺君之罪”!朱元璋雖然早年南征北戰的時候心胸還算寬廣,但是做了皇帝之後,這心眼是越長越小,哪裏能容得下這麼不懂事的人?就找了個借口說沈秀亂掘山脈,把沈秀捕入獄中,準備處死。馬皇後知道了此事,急忙前去問詢,朱元璋說:“民富敵國,這可是很不詳的預兆。”馬皇後抗言道:“國家製定法律法規,就是為了懲罰那些違法的人,哪裏有要懲處不詳的說法?現在沈秀膽子大了一點,步子快了一點,用誠實勞動和自己的血汗先富了起來,這是其他人的榜樣,為什麼要處他死刑呢?”朱元璋本來逮捕沈秀就非常地沒理,現在被馬皇後一問,更是理屈詞窮,隻得把沈秀改謫戍雲南,沈秀最終死在貶所,從此,江南富人吸取教訓,更加深藏不露。你看現在那些江南人,別看外表穿得不好,其實很富,這可都是從大明朝繼承下來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