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論中華文明學的學術理論體係(2)(1 / 3)

其一,發達的古代物質文明。這既體現在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方麵,也體現在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發明創造等方麵。農業是文明出現的重要保證,大約從距今一萬年到五六千年前開始,在西亞、南亞、東亞和中南美洲先後形成了幾個各具特色的農業中心。其中,中國所在的東亞大陸因遠離其它文明中心而自成——體,是世界上最早的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與農耕生產關係密切的家畜飼養業,在我國開始出現也很早,至今大約有八九千年的曆史。其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家雞和豬的國家。中華農耕文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農業科技理論。我國古代農學著作之多,為世界各國之冠,共有370多種。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一直領先世界。如在冶金技術方麵,長期領先於世界各國,是世界上公認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大規模生產鑄鐵的國家。在陶瓷方麵,我國素有“瓷器大國”和“世界瓷國”的美稱,瓷器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瓷器的生產技術長期領先於世界。我國的造船技術也是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自宋代以後指南針用於航海,我國古代的遠航事業更是遙遙領先。明初鄭和七下西洋,遠達非洲東海岸,堪稱曆史壯舉。古代中國科技發展的各個領域和部門,都曾創造了輝煌的曆史和卓越的成就,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創造發明和重大的科學成就大約300項,其中屬於中國的大約175項,占總數的百分之57以上,我國古代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成就在天文曆法、數學、醫學、建築等方麵均表現得十分突出。

其二,輝煌的古代精神文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無數的哲人先賢,以其豐富的精神成果不斷充實著世界思想文化寶庫,創造出了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精神文明。美國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費正清先生指出:“對於藝術、文學、哲學和宗教領域的人文學者來說,中國的傳統社會是西方文化的一麵鏡子,它展現出另外一套價值和信仰體係、不同的審美傳統及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對於社會學家來說,中國在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及曆史學方麵的文獻記載,就某些時代或某些領域而言,遠比西方豐富、詳實”[2](P2-3)。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博大精深,春秋戰國時期即出現百家爭鳴,儒學在與佛學、道家思想的對立與融合中,曆二千多年不衰。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核心是以家庭為本位,強調自身道德的修養與品格的完善,它的一些優秀內容,如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等,至今仍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3]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精粹宏篇不勝枚舉,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異彩紛呈。像元代戲劇家關漢卿,其作品比晚於他3個世紀的英國戲劇之父莎士比亞幾乎多出一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屬於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最偉大的戲劇家。中國古代藝術美不勝收,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書法等優秀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中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而漢字作為中華文明形成的標誌之一,是至今世界上仍在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中國古代史學之發達,史料之豐富,史學理論之豐厚和史學體例之完備,是世界僅有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保存曆史遺產最豐富、最完整的民族,在近代以前,中國史學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史學。中國古代教育事業興旺發達,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像孔子那樣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家,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