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淺論弘揚中華文明的重大意義(1)(3 / 3)

對外開放,加人世貿,是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必將對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即有弊。對外開放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但同時也湧入了一些西方消極、腐朽的東西,帶來了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例如,我國曾以“無毒國”享譽世界30年,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隨著世界毒品消費問題的日益嚴重,境外毒品逐漸向我國滲透,並愈演愈烈。我國逐步從毒品過境向消費與過境並存發展,國內毒品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報道,截至2001年10月底,全國累計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達90.l萬人,其中濫用海洛因人數高達74.5萬人(《文摘報》2002年3月14日第一版),涉毒縣、市、區已有2084個(《人民日報》2001年8月28日第七版)。再如,像“瘟疫”一樣在世界範圍內滋生蔓延的邪教,也影響到了中國。李洪誌領導的“法輪功”,與國外的“大衛教”、“奧姆真理教”、“太陽聖殿教”、“人民聖殿教”等邪教一樣,都是社會的毒瘤。他們編造歪理,製造恐怖氣氛;神化活的教主,實行精神控製;玩弄各種騙術,大肆聚資斂財;目無道德法律,破壞社會安寧;泯滅親情人性,戕害他人生命。因而,近年來打擊邪教也成為我國的緊迫任務。

尤其應指出的是,有些人過分看重西方國家發達的生產力、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富裕的物質生活,忽略了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資產階級的文化價值觀,從而妄自菲薄,盲目崇洋,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概否定,主張“全盤西化”。要知道,在當今的國際關係中,決定因素實質上是現實的國家利益和國家間的力量對比。西方某些國家借全球化的潮流,向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思想意識、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是出於其政治霸權和經濟壟斷的需要,並非善意的舉動。他們多次用“人權”問題向中國發難,對邪教頭領李洪誌給予支持、庇護,這些都是十分明顯的例證。中國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經濟發展與精神的健壯是靈與肉的關係,缺一不可。中華文明是民族靈魂存在的土壤,決不可自毀根基。這是我們在走向世界的今天特別強調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原因。

目前,經濟全球化成為時代的潮流。全球化的趨勢是由科學技術的革命性飛躍、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進步決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它將使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但是,文明多樣性並不會因為全球化而消失。這是因為,由於政治製度、社會發展、曆史背景、地理條件和文化傳統各異,各國創造的文明有其自身的鮮明特點。“不同文明的多樣性體現了人類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和遺產。各種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各有其長處,各國的人民都曾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過貢獻。文明的多樣性是世界充滿活力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尊重和發展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間的借鑒、交流、融合,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偉大動力。”(宋健《文明對話:世界的共同追求》,《人民日報》2001年9月21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