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怎麼能夠用有限的能力,做出無限的成績呢?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盡辦法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部下的才能,並給他們最好的發揮才能的空間、機製和環境。這樣,就能得到下屬的認可和支持,就可如虎添翼、逐鹿天下。
人際關係——管理者最大的資本
人們隻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與人交往。這種交往的過程,就是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除了他自身的素質和管理能力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很難想象,一位管理者如果沒有好的人際關係,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來。
因此,人際關係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一門需要我們仔細用心學習研究的技術。它的範疇不隻是與人交往,還有別人對你的信任和服從度。作為一個領導者,除去工作之外的人際關係,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大都是和自己的下屬有關的。那麼,下屬對自己的服從度,也就是一個領導在工作中的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諸葛亮剛開始跟隨劉備的時候,由於初來乍到,沒有什麼人脈資源,除了劉備外,劉備手下的那些人不僅張飛關羽不服他,別的人也不太相信他。諸葛亮本身又是一介文人,在那個崇尚武力的亂世之中,要想立住腳本身就很難,要想作為三軍統帥來指揮軍隊,首先就得讓下麵這些將領服他。
雖然當時的劉備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權力,讓所有的將領都聽從他的調遣。但是,那些將領們不知道諸葛亮到底有什麼本事,他們還是從內心不服啊。不能讓這些將領真心聽自己的話,就無法指揮好他們統帥大軍。於是,諸葛亮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在赤壁之戰的時候,事先知道曹操敗退會走華容道,他也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偏偏把這個任務交給關羽,而且讓關羽立下軍令狀。這中間的原因,一個是諸葛亮想留下曹操來牽製東吳的勢力,以確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另一個,諸葛亮想借這個機會來讓關羽服從自己。關羽是劉備手下最難管束的將領,諸葛亮如果要讓別人聽從指揮,就得先讓關羽服他。
關羽果然如諸葛亮事先預料的一樣,放走了曹操。於是,諸葛亮按照關羽事先立下的軍令狀,吩咐人把關羽給綁上拉出去砍了。當然,這隻是做做樣子,諸葛亮在劉備的一再勸說下,放了關羽一馬。但是,這一招果然管用,關羽這下表現得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了。劉備手下的其他人,看到心高氣傲的關羽都乖乖地服了諸葛亮,自然也就都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了。
用到現代的管理學上,人際關係就是一個企業或者公司的第一生產力。對領導者來說,能夠得到員工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它不但可以幫助公司渡過危機,也是公司發展的源動力。
美國有一家公司,他的一家分廠正麵臨破產的境地,於是向總公司求助。一星期後,總公司派去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來到了分廠。這位臨時上任的經理,先到廠裏了解情況。結果,他發現情況真的不容樂觀。
這位經理發現工人士氣不振,工作時無精打采;遲到早退成了正常現象;基層管理員的工作指示,總是得不到的執行;生產現場浪費嚴重等不好的景象,在工廠隨處可見。這位經理就想找機會和工人進行交流,可是,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時候。原來,管理人員因為工廠處於危機之中,所以加大了工作量,延長了員工的加班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都非常忙,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閑聊。
這位經理在調查了這些情況後,他開始實施他的重振工廠的計劃。要重振工廠,需要的就是提升員工的士氣,和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用怎樣的方式和工人溝通比較適合呢?這位經理宣布了一項決定:每天中午由公司提供免費的午餐給員工,希望所有的員工都能留在公司吃午飯。同時,他讓員工知道,工廠現在正麵臨困境,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討論工廠的發展問題,和工廠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此計劃一開始執行,工廠的氣氛馬上開始改變了。中午的時候,工人們都留在工廠食堂吃飯。大家聚在一起,在輕鬆的氣氛中一邊吃飯,一邊討論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經理為了表示自己對這件事的重視,還親自支起烤肉架,為工人烤肉。工人們也知道工廠麵臨的危機,現在有了機會和經理進行直接交流,很多人對經理說出了自己對工廠生產和管理上的一些看法。經理認真地聽著他們的意見,還不時地發出微笑表示讚成。他把員工們說的意見記在了一個隨身帶的小本上,然後拿出來和工廠的其他管理者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