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這種美味炸雞,桑德斯在1950年時,決定用許可權的方式讓別人也使用他發明的這種秘方。之後,加盟他的這種炸雞的店在1964年時達到了700家。這一產品的成功,主要在於桑德斯堅持為了保證所有產品的質量,讓產品在一條集中的生產線上生產。
這時,桑德斯已經74歲了,年齡不允許他一直做下去。於是,他開始為自己發明的這種炸雞找繼承者。
幾經周折,桑德斯終於以200萬美元和附帶終身薪金的價格,把自己的企業賣給了一位29歲的年輕人約翰·布朗。布朗任人唯賢,他很快招聘了新的經營管理人員進入公司。而當時,正是美國快餐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這種環境下,肯德基驚人地發展起來。以後的五年中,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6%。
布朗會用人,是肯德基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他選擇了一大批工作認真的企業管理人員。而在管理方法上,布朗信奉的是讓每一個管理人員,都有機會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企業中變得富有。因為公司的擴張依靠的是出售特許權,所以不需要投入高額的成本來支持這一行為,這就保證了投資者的收益。同時,銷售額的增長就為公司的管理者們提供了升職和購買股票的機會。
肯德基在布朗手上經曆了又一階段的高速發展後,公司就開始要找新的經營者了。1971年,布朗和馬歇爾以275億美元的價格,把肯德基轉讓給了休伯萊恩公司。休伯萊恩公司,是一家經營包裝食品的公司。它在收購了肯德基的所有權後,就開始開展肯德基的國際化道路。這也是休伯萊恩公司能和布朗達成收購協議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次行動卻不是那樣順利。剛開始似乎一切都沒問題,一直到1973年為止,肯德基已經在日本開了64家分店,在中國香港開了15家分店。同時,肯德基還進入了澳大利亞、英國、南非等國家。但緊接著,由於美國和東道國文化間的差異帶來的管理方式的不同,讓各國管理人員感到難以適從,公司開始虧損。終於,在承受了巨大的虧損後,肯德基於1975年從中國香港全麵撤退。在日本的分支機構在20世紀70年代,也是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
造成肯德基虧損的原因主要是休伯萊恩公司收購它以後,許多之前布朗雇用的管理人員被辭退,有的被迫離開,這些造成了特許經營商中的混亂。1976年開始,公司的銷售額每年減少8%,利潤減少26%。而且,快速發展而管理跟不上,造成的後果是質量不穩定。這時,肯德基的創始人、已經白發蒼蒼的哈蘭德·桑德斯也公開承認,許多分店不能保證足夠清潔衛生的進餐環境,而且服務和產品質量都很差。
隨著經營環境惡化,休伯萊恩公司開始任命邁克爾·麥爾斯來管理肯德基。麥爾斯上台後,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讓肯德基的經營管理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轉軌。這一係列措施帶來了驚人的變化,從1978年到1982年,公司自營店的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為73%,特許店的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為45%。這個時候,肯德基在日本有近400家分店,在新加坡有23個特許分店。
不巧的是,肯德基的快速發展又受到了資金上的阻礙,肯德基獲得的利潤大部分用在了休伯萊恩公司恢複烈性酒的生產上。這時的肯德基,每年隻有5000萬美元的擴張資金,而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麥當勞每年卻能投入4億美元用於擴張。休伯萊恩公司又開始尋求新的收購公司。終於,在1982年年末,RJ雷羅斯公司以14億美元收購了休伯萊恩公司。之後,麥爾斯離開了肯德基,從這時起,肯德基又開始了新一輪快速發展。
從肯德基的發展上我們可以看出,肯德基的每一次滌蕩,不管是失敗也好,成功也好,都是在更換新的接班人之後開始的。而所有這些新的接班人所實施的戰略的對錯,就直接影響到了肯德基的實際發展。
因此,公司管理者的思想高度,決定了公司的發展高度。所以,如果想要公司能夠發展得更好,就必須讓你的下一任管理者能夠有高過你的眼界,以及管理水平。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一步步地壯大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