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無為而治,讓下屬自己來作決定 (2)(2 / 3)

董事長就說了:“這件事本來應該由你們大家來決定的,但現在意見不一致,所以我就來說下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聽取員工的建議是小事,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重視,對公司有歸屬感。所以,我現在決定,員工如果有建議的,屆時各部門例會上公開拿出來宣讀。不管意見對與錯,公司使不使用,一條意見獎勵五百元現金。當然,後麵建議和前麵重複的,沒有創新意義的不獎。對特別有貢獻的建議,公司將另外視貢獻高低給予更高的獎勵。”

決定一公布,一些員工開始將信將疑地在建議箱中放進了自己的想法。到了月底,公司在職工大會上公布了這些建議,並給提建議的員工發了獎。然後,公司又組織專人對這些建議進行了討論,從中發現了幾條對生產和管理很有用的建議。在實施這幾條建議的同時,公司又發給了建議者一份高額獎金。

從此,在這家公司,員工提建議成了一種習慣。在支付一定獎金的同時,公司也從這件事上獲取了很大的回報。員工提出的建議對公司在節省開支、提高效率、優化管理等方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同時還提升了員工對公司的信賴感,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

其實,對很多公司的管理者來說,怎樣協調好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一件很難處理的事情。對管理者來說,既要讓員工有積極性和創造力,又不能讓員工太難於管理,這中間的協調點一定要把握好。

有位大師要上場表演時,他的一位弟子對他說:“師父,您的鞋帶鬆了。”這位大師謝了這位弟子後,彎腰係好鞋帶。可是,等他的這位弟子離開後,他又把鞋帶解開,然後才上場表演。為什麼?原來,這位大師演的是一位剛從遠方歸來的行者,鬆開鞋帶是為了表現行者旅途的勞累和艱辛。

有看到了這一幕的旁觀者就問大師:“您的弟子給您說的話是錯的,您為什麼不告訴他您鞋帶鬆了是表演的需要呢?”

大師就說:“我把鞋帶係起來是不想打擊他的熱情。當有人對你提出一件事情時,是因為出自對你的關心。如果我當時就告訴他錯了,他一定會覺得很慚愧尷尬,也許從此就再也不肯對我提意見了,說不定我會因此錯過很多好的建議。至於鬆鞋帶是表演需要這件事,我以後可以找機會告訴他。不讓他的熱情受到打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熱情是做好每件事情的關鍵。”

大師的做法和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特別值得很多管理者學習。對管理者來說,不光要聽取對的建議、順耳的意見,也要學會聽取錯誤的、不同的意見和聲音,還要有這位大師的處事態度和技巧。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聽取臣下的不同意見,他曾經對大臣蕭禹說:“我年少時就愛好弓馬兵器,後來我得到了好幾十張好弓,認為天下再也沒有比它們更好的弓了。前不久,我把這些弓箭拿給一個著名的工匠看,他卻說都不是好弓。我問為什麼,工匠說‘這些弓木心不正,自然脈理都斜,弓就算做得很硬,但是射出去的箭卻不是直的’。我這才知道我以前鑒別弓箭的方法都是不準確的。我以弓箭來打下天下,對它們的好壞尚且不能識別,何況天下還有很多我不懂的事呢!”

有一次,太宗問魏征:“君王怎樣才算是明智,怎樣算是昏庸?”魏征回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唐太宗十分讚成魏征的這種說法,他用了很多措施來鼓勵官員們積極進諫。

太宗想把洛陽宮修複好,作為他自己遊玩的地方。給事中張玄素對他說:“現在戰爭剛剛結束,百姓深受戰爭之苦,還沒恢複元氣。陛下卻要修繕宮殿,隻為了做自己遊樂的場所。如果這種行為繼續下去的話,隋煬帝、夏桀、商紂王都在前麵等著你呢。”李世民聽了張玄素的勸諫,立刻下令停止修複洛陽宮的工程,還重賞了張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