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無為而治,讓下屬自己來作決定 (2)(1 / 3)

等曹參做相國後,他整天喝酒唱歌,還挑選了一些厚道人來作為屬官,把那些做事追求細枝末節、總是想方設法“有所作為”的人,全部辭退。而對以前蕭何製定的法度卻沒作任何改變,一切都按照蕭何以前的做法來施行。

漢惠帝年輕,做了皇帝,總想有所作為。但是現在曹參無為而治,所有的事情都不理會,就覺得曹參可能是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參的兒子曹窯說:“你可以回家後私下問你父親:‘高帝剛剛駕崩,皇帝年輕,你整天喝酒,有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國家大事您是怎樣處理的呢?’”漢惠帝還吩咐曹參的兒子,不要告訴曹參是皇帝讓他去問的。

曹參的兒子回家就問曹參這些事,結果曹參聽了大怒,打了自己的兒子曹窯二百大板,並對他說:“你給我好好地進宮去侍候皇上,國家大事不是你操的心。”

曹窯挨了打,自然就去向惠帝投訴。惠帝就在早朝時責備曹參說:“是我讓曹窯去問您這些事,您為什麼要打他呢?”

曹參向惠帝謝罪說:“陛下想一想,您和高祖相比,誰更英明神武?”惠帝說:“我怎麼比得上高帝呢!”

曹參說:“陛下說得很對,高帝和蕭何打下了天下,製定好了管理天下大事的法令。現在您英明神武不如高帝,我聰明比不上蕭何,我們隻要遵守各自的職責,不要隨意更改以前的製度,就天下太平了。”

曹參主張的“無為而治”,值得現在的管理者學習。當企業的製度製定好並逐步完善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去好好施行它。而不是總想著要自己有所為來對製度進行新的更改,這樣做會讓員工覺得管理者朝令夕改,不利於公司人心的穩定。人心不穩,自然也很難發展了。

下屬的意見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聽

曾經有公司管理者為了能夠充分地了解民意,想了很多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總是起不到作用。管理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公司發出公告,對凡是提出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建議的員工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卻得不到員工的響應?建議箱在公司的各個地方掛著,但裏麵總是空無一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後來,公司找到員工作了調查,發現很多員工對公司這一製度的實施持懷疑態度。為什麼懷疑呢?有些員工說,公司隻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就算提了建議,怎麼知道公司會用?還有的說,費盡心思想些建議出來不容易,如果公司不用也就拿不到獎金,那不是白費時間了。另外一些員工說,公司那樣多的幹部,就算有好主意,他們知道了,也會把功勞算成自己的。怎麼會把獎金發給員工?

公司專門召集全體中層以上幹部開會討論這件事。會上,有人宣讀了對這件事的調查結果,主持會議的董事長請大家說說各自的意見。

首先是技術部門的王經理發言。王經理是技術部門的,他一向認為創新是專業人才的事情。王經理一開口就對這件事持反對態度,他說員工隻是做些簡單重複的工作,怎麼可能有好的創新。這些應該是技術部門的事,公司不如把準備發給建議者的獎金發給技術部門算了。

王經理一開口,別的部門就不高興了。人事部門的陳經理開口了,他說,人事部門招新員工時,對他們的創新能力作過測評,應該相信員工的創造力。

生產部門的許經理是工人出身,他也跟著人事部門經理後麵說,陳經理說得有道理,工人怎麼啦,我不就是從工人做起的,到現在還不是一樣管理生產部門一千多號人。

別的部門經理也發言了,大家對設建議箱這件事的看法都不一致。有讚成的,有反對的,還有表示讚成卻認為不好施行的。最後,大家的眼光全落在了董事長身上,看他怎樣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