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本來對呂後處理朝中一些事情就有所顧忌,今天聽人這樣一說,覺得事情嚴重了。於是,劉邦馬上派陳平暗暗帶上大將周勃去樊噲軍中,讓他們到了那裏,立斬樊噲,然後讓周勃代替。結果陳平和周勃兩人在路上商量,想到樊噲身份特殊,不能就這樣殺了。於是他們把樊噲抓了起來,沒殺,結果等回到長安時,劉邦已經死了。陳平沒殺樊噲,呂後姐妹也就鬆了口氣,於是放了樊噲,還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就連劉邦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人生末路,也會感到裙帶關係難以處理。作為普通的管理者,更要明白裙帶關係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關係。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在創業初期為企業出力的人,都是和領頭者關係很近的人。這些人到創業成功後,就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如果不能正確地引導和糾正這個階層中的一些錯誤,他們就可能居功自傲,引發出難以解決的矛盾。
中國有句古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出現這種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帝王為了處理好之前和他們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就是為了處理好裙帶關係而使用的一種手段。宋太祖趙匡胤說得很好:“當年你們把黃袍披在了我身上,我當了皇帝,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把黃袍披在了你們身上,你們會怎麼樣呢?你們現在手握重兵,每個都是我的有功之臣,怎麼能讓我不擔心呢!我現在多給你們些錢,你們去買田置地,買些美女,好好地享受天倫之樂去吧。”這就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可以說是開國君王中,處理裙帶關係最為成功的一個例子。
隻要有社會活動存在,不論君王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會有他的裙帶關係存在。這個社會中,隻要人和人之間有接觸,隻要有情感存在,就不能避免裙帶關係的存在。作為領導者,怎樣正確地處理裙帶關係,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裙帶關係雖然帶來很多麻煩,但是如果當事者能夠遵守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對事不對人,處理好裙帶關係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領導者用人,如果可以做到內不避親,外不避仇,任人唯賢,這樣自然就可以減少裙帶關係的不利影響。
因此,把握好各種關係間的親疏程度,裙帶關係也可以成為一種凝聚團體的紐帶。很多領導者在用人時喜歡用自己熟悉的人,這裏麵,一半是因為關係比較好,另一半是因為對熟悉的人知根知底,使用起來比較放心。
善用裙帶關係,讓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動力,也要注意它可能存在的隱患,隨時防患於未然,以免等情勢發展到不可收拾時,悔之晚矣。
對於管理者而言,裙帶關係有利也有弊,處理得好,它能增加公司的凝聚力,提高員工之間的信任程度;處理得不好,容易滋生特權觀念,產生一批超越公司管理製度的特權階層,讓公司的管理製度失去作用。
怎樣利用好這種關係呢?管理者應該在肯定它的積極意義的同時,製定出公正的管理製度。還要讓員工明白,不論是誰,公司的規章製度不能違反。無論與管理者的關係多好,也不能例外。這樣就能用規章製度來約束裙帶關係,讓它們失去變成特權階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