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 (1)(1 / 2)

很多人在評論劉邦時,會說他是一個酒色之徒。這中間有一定程度的誤解,綜觀史記,並沒有很多關於劉邦好酒好色的記載,劉邦飲酒是不假,但是並沒有看到過劉邦因酒而誤事。關於劉邦飲酒《漢書》中是這樣寫的: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婦貰酒,時飲醉臥,武婦、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競,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這就是說,劉邦是愛喝酒,但是喝酒後並沒有發酒瘋,而是倒下就睡,酒品頗好。他睡著後,頭上還有龍出現。因此,竟然酒賬也可以不還了。時下很多評論劉邦的所謂學者是這樣說的,說兩位女老板娘不要劉邦的酒錢是因為和他有私情。我不知道這一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但是這種說法除了嘩眾取寵外,隻能說明有些所謂的學者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或者道德有問題。

另外,劉邦入鹹陽後,麵對滿宮的看花眼的財寶美女,卻能克製得住,這是一個酒色之徒所能做得到的嗎?範增對項羽說過:“沛公居山東時,貪財貨、好美色,今聞其入關,珍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誌不小,宜急擊毋失。”這裏也是範增的一家之言,“貪財貨、好美色”,聽起來像是一個市井小人的行為。可是劉邦麵對成山的財寶和傾城傾國的王宮美女,竟然能夠說退就退。就這一行為,已可以稱為真英雄了。

話說回來,就算劉邦是真的好色,那又怎麼樣?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我們不去想劉邦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曆史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統一的王朝這個事實,而在那些個人小節追究,其實是一種狹隘的看法。

我們可以回頭看看劉邦的對手——項羽,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英雄。但是事實上,就是這個人稱英雄的項羽,在垓下大敗之前,還在想著“虞姬虞姬奈若何”。大敵當前,軍心渙散,想的不是怎樣打敗敵人,不是怎樣安定軍心,而想的是自己的愛姬怎麼辦?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沈陽。”少帥張學良雖然有西安事變,促進民族和解和統一之功,但是“溫柔鄉是英雄塚”這句話形容他很是貼切。如果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的人格得不到升華,他也許就和別的軍閥並沒有大的區別了。

所以“英雄難過美人關”的前提是,必須是英雄,如果難過美人關,人們不會有太多的非議。如果資質平平,隻是一味地“好酒及色”,那就隻能算是個酒色之徒了。這時候,再口無慚言地說什麼“英雄難過美人關”隻會淪為笑柄了。

在南京雞鳴寺有一口“胭脂井”。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派大將賀若弼、韓擒虎討伐陳後主。兵敗將亡的陳後主帶著兩個愛妃張麗華、孔貴妃逃到雞鳴寺內躲命。賀若弼、韓擒虎帶人包圍了雞鳴寺,抓住了陳後主和他的兩個愛妃。陳後主此時活命心切,表示要把兩個愛妃獻給隋文帝,以求活命。賀若弼、韓擒虎兩位將軍怒斥陳後主道:“你窮奢極欲,貪戀酒色,荒淫無度,終導致了現在的亡國之禍。難道你現在還想把這些禍根留給大隋嗎?”說完,把張麗華、孔貴妃兩個美人處斬。就這樣,兩位美人用她們的生命寫下了胭脂井的傳奇故事。

在這裏無意評價賀、韓兩位將軍的行為,他們當時有他們的考慮。但是很多人在談到女人時,會用“女人是禍水”、“紅顏禍水”這些詞,個人認為有失偏頗。事情發生了,出錯了,就把責任往女人身上推。

花蕊夫人的詩中問得好:“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國亡了,事情敗了,然後想到找責任,最後想到了禍根原來是在女人身上。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邏輯,其實追根溯源,事情發生了,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當初在貪戀酒色時,就應該想到事情的最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