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山縣有朋一意孤行的賭徒心理(1 / 2)

第一軍司令長官山縣有朋在攻陷旅順之前的11月3日,向大本營提出了征服中國的三項策略:

第一項:在山海關附近登陸,占領進攻北京的橋頭堡,也就是攻占旅順的第二軍進行第二次登陸作戰。

第二項:控製遼東半島,在不結冰的海岸設置兵站基地。

第三項:立即北進,攻克奉天(即今遼寧省沈陽市)。

他強硬地要求大本營立即采納其中一策,然而,大本營認為:旅順尚未攻占,北洋艦隊尚在威海衛港內,渤海北岸冬季氣候不明,向直隸進軍必須重新組織軍隊,第一方案不可行。向旅順進軍,不僅金州以東宿營地不足,造成行軍困難,且與大本營作戰方針不符,第二方案也不可行。第三方案因運輸困難,冒險進攻,無勝利把握,亦不可行。

這樣,大本營否決了山縣有朋的冒險進攻方案,並於11月9日,命令第一軍退至九連城附近,集結在璦河、大洋河之間冬營待命,作明春冰雪融化時進軍直隸的準備。

因為大本營考慮到,中國東北部是嚴寒之地,在冬季,轉移部隊和行軍打仗都十分困難。加之在第一線作戰的中下級軍官們大都反對冬季作戰。

第三師團長桂太郎也認為冬季作戰是不可能的。

隻有山縣大將一人躍躍欲試,恨不得一口吞掉他夢寐已久的目標——中國。山縣大將聲稱:無所作為的冬營會使士氣低落,而敵人將休整補充,給明春進攻帶來困難。

“從山海關打到北京”,山縣的這一設想絕不是幻想。如袁世凱所說,清軍已失去鬥誌,阻礙進攻的隻是嚴寒而已,成功的把握非常大。伊藤和陸奧也都清楚這一點。他們反對,是因為害怕一役成功而全局失敗。不管日軍多麼強,兵力畢竟有限,戰費也並不十分充裕,所以,必須抓住一個適當的時機,接受媾和。

倘若從山海關進攻北京,必然引起恐慌,清朝很可能崩潰,那就會失掉媾和的對手,日本豈不就騎虎難下了。所向無敵,到哪裏是止境呢?當時日本力量所能經營的範圍很有限。

對方倒下去可就糟了,山縣的設想正是有這種危險性。

清朝一旦崩潰,為難的不僅是交戰國日本,列強也一樣。沒有了可以締結各種有利條約的清政府,列強也就不方便了。所以日軍進逼山海關,列強肯定要強烈幹涉。

陸奧所擔心的,是列強幹涉會使戰爭成果歸於烏有。盡管用炮彈打贏了戰爭,可是從全局看來,等於失敗。

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在大本營主管陸軍作戰,他屈服於山縣的進攻主張,下達了冬季作戰的進攻令。

1894年11月25日,山縣有朋得知大山岩大將率領的第二軍攻占了旅順,可能受到了刺激,更加急於冒險進軍。他不待大本營同意,竟於12月1日下令第三師團由安東向岫岩集中,進攻析木城、海城。

海城是遼南的戰略重鎮,位於鞍山、蓋平之間,地處交通衝要。日軍北窺奉天,西出錦州、山海關,都必須經過海城。山縣有朋冒險進攻海城,其本意在於企圖占據這一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