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事後向大本營彙報進攻海城的理由,則是為了保證日軍側背安全。
他說:現在析木城、海城清軍的兵力逐漸集結增加。我軍若向大連灣運動,勢必側敵前進。為保證日軍側背安全,必須先發製人,擊退清軍,占領海城。
由於當時清軍數十萬主力軍隊雲集於海城附近之牛莊、田莊台、蓋平、鞍山、遼陽一帶,作出了機動作戰的勢態。大本營認為,山縣有朋此時進攻海城,必然會和清軍主力進行激烈的攻防戰,無疑是一場一賭輸贏的軍事冒險,便下令第一、二軍各就原地待命,不同意進攻海城。
但山縣有朋一意孤行,不聽大本營指示,12月4日,再將報告進攻海城之理由。並且瞞著日軍大本營,擅自下達了進攻令。
山縣大將的海城戰役,即使把大本營的命令擴大解釋,也超越了限度。
從常識而論,這是違反統帥部軍令的行為。把一個戰果赫赫的司令官以違犯軍令為由撤職,實在不忍,但如果不管不問,任其擅自行動,他會更加驕橫跋扈,獨斷專行,無法控製。
怎麼辦呢?必須免職,不過,為山縣大將的名譽著想,不能直接提出違犯軍令罪。“因病”——更換出征中的軍隊最高首腦,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理由。伊藤總理奏請天皇。
“朕久不見卿,今又聞卿罹病,不勝軫念。朕尤欲聽卿親述敵軍全麵狀況,卿宜從速還朝奏之。欽此。”
宣布這一詔書的是侍從武官中村覺中佐。明明沒病,卻被天皇說成有病,山縣明白自己被罷官了。本應當剖腹自殺,但詔書又命令還朝上奏,至於違犯軍令事卻隻字未提。
12月16日,專門護送山縣大將回國的軍艦“西京丸”駛近抵宇品港。
停泊在港內的所有船隻都張燈結彩,擺出了盛大的歡迎陣勢。伊藤親自從廣島來宇品迎接。為召還山縣曾積極活動的川上操六中將也來了。在軍樂隊的吹吹打打中,山縣大將被當做凱旋將軍,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山縣手觸帽簷,麵帶微笑,以戰爭英雄的姿態向迎接的人們答禮。但心裏卻波濤翻滾,充滿了酸溜溜的失敗感。
12月18日,山縣在廣島大本營謁見天皇。當時報紙登載了天皇賜予山縣大將的詔書,全文如下:
“朕向聞卿在軍中罹疾,不勝軫念。遣使慰問,且欲親聽敵情,命汝歸朝。今麵見汝疾趨於平愈朕甚怪。因解現職,特列帷幄,卿其加餐,翼朕謨猷,欽此。”
解除了第一軍司令官職務的山縣,又被任命為“監軍”了。不到三個月,他升為陸軍大臣。原陸軍大臣大山岩作為第二軍司令官,出征前線,其職務由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兼任。西鄉免去兼職,專任海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