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誰還在撐持這個腐朽的國家(1 / 3)

旅順失陷以前,清廷已出現動搖。當日軍越過鴨綠江,開始占領遼東各地時,掌握著清政府大權的滿洲貴族恭親王奕(左訁右斤)就覺得不考慮講和不行了。因為在天津發生了士兵騷亂。

“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把士兵們擺在前線上,將領們總是先逃跑。”

“聽說最先逃跑的是提督和總兵一類的將軍老爺們。”

士兵們酗酒後大肆發泄著心中的怨恨,在街頭鬧事。

平時各種軍情聯絡極為緩慢,可戰敗的消息卻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著。軍官們逃得快,確屬事實,人們把這個事實誇大地傳來傳去。

“讓士兵列隊抵擋子彈,他們好逃跑,為救一個將軍的命,白白死了300名士兵!”

士兵們對這種傳言堅信不疑,是觀察那些長官平素的言行的結果。

軍隊已陷於無政府狀態,根本不可能打仗。

“聽說皇帝要逃往西安府?”

“帶著老婆、孩子,成群成串……”

“咱們這幫人擋槍子兒!”

“那還用說,還能是什麼角色!”

皇帝準備外逃的消息也傳開了。黃海大決戰和旅順失陷使中國失掉渤海製海權,朝廷裏就研究從北京這塊險地撤退,遷移到陝西西安去。

“皇帝往西安逃,可不會讓我們給護衛呀!”

“準是八旗兵,他們是滿人嘛!”

“可是,那些家夥們能打仗嗎?”

200多年來,作為中國的主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八旗兵,本應當是一支最基本的精銳部隊,現在卻成了一種裝飾品。他們沒有戰鬥力,40年前太平天國戰爭時就已經證明了。

“那還用說!他們不能打仗,早就名聲在外了。不用他們,也不用我們,那究竟用誰來保衛皇上呢?”

“話都說到這份兒了,你還不明白?頭腦太笨啦!這不明擺著嗎?護衛皇上去西安府,用外國軍隊唄!聽說北洋海軍的漢納根去上海招募了不少外國人,每個人的薪餉是咱們的200倍。”

“他媽的,太不像話啦!”

“算了吧,喝酒,喝酒!”

天津街上有士兵鬧事,外國人也看在眼裏,很快就傳開了。報紙上雖然沒有報道,但可以想象,各地都一樣,成群的士兵到處騷擾。

“戰爭必須盡快停止。”

眼前發生的事,自然要使恭親王奕(左訁右斤)這麼想。他作為停戰派,與李鴻章是誌同道合。

主戰派的翁同龢和李鴻藻陛見光緒帝,痛哭流涕,建言力戰。

恭親王心想:如果有希望獲勝,戰一下也未嚐不可,然而,明知無望取勝,還繼續戰下去,那隻會導致亡國。難道他們不怕亡國?

他是鹹豐帝的胞弟,同鹹豐帝一起長大,格外親近。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他幫助哥哥渡過難關。慈禧太後是他的兄嫂。

慈禧太後能掌握實權,應該說他的功勞最大。他擁戴年幼的同治帝,向企圖奪取實權的怡親王鄭親王發動軍事政變,建立了慈禧太後控製下的攝政體製。正因為如此,慈禧太後總覺得他礙眼,漸漸疏遠他,終於在十年前把他攆下台。

這次起用,可能是由於重新評價了他同外國辦交涉的實績。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鹹豐帝逃往熱河,同英法兩國的交涉就全憑28歲的恭親王。清朝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外交部,就在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