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得知豐島戰敗的消息是1894年7月27日。
這一天,李鴻章向北京總理衙門打電報報告:“查中日現未宣戰,而日船大隊遽來攻撲我巡護之船,事先開炮,實違公法。”
損失了大約1000淮軍官兵,李鴻章十分沮喪。簡直是一次慘敗,一次意料之中的慘敗!
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艦合計為11000噸,而濟遠、廣乙兩艦合計才3300噸。在速度方麵,日艦均在每小時18海裏以上,而北洋艦平均時速隻有12海裏,並隻配有普通艦炮,則日艦均為速射炮,普通艦炮發射一發的工夫,速射炮能射出8發。
所謂意料之中的慘敗,是因為李鴻章事先清楚這些裝備上的差距。
“戰爭似乎已無法避免了,不!戰爭已經開始了。”李鴻章對戰爭的了解遠比北京的那班王公大臣了解得多,他本人就是靠戰爭起家的,戰爭的結果對指揮戰爭的人意味著什麼,他的體驗是最深的。
7月的天津,天氣異常炎熱。李鴻章獨自坐在書房的躺椅上反複思考著這場事關他生死存亡的戰爭。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慈聖——慈禧太後,海軍軍費被她用去修園子了,眼看60大壽慶典即將來臨。偏偏那小日本又在這時來湊熱鬧,這仗如果不打,皇上那裏是無法交差的,國人也會罵他。
這幾十年,淮軍和北洋艦隊耗費了國家成百上千萬兩銀子,現在連一個小小的日本都不敢打,養來何用?對日本這幾年國力、軍力的突飛猛進,國人知之甚少。李鴻章知道,要打敗日本談何容易。
“都怪海軍這幾年沒添購一艘新艦,軍備的更新太跟不上形勢的變化了。”李鴻章心裏暗自歎息。
日本鉚足勁在搞軍備競賽,海軍最新的建製都是針對大清的北洋艦隊。李鴻章本人是知道現在北洋艦隊在科技上的差距的。世界第八,那是老皇曆了。他知道現在流行的是一個快字,但是北洋艦隊的缺點正是艦艇速度不夠快。本來是要買現在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的。
吉野號,李鴻章不覺想起就有些來氣。大戰前夕,英國的阿摩土莊廠特以新近下水的世界最快、時速23海裏的4000噸巡洋艦要賣給北洋海軍。英國人知道李鴻章是識貨的內行。但是結果呢?這條船被日本人買了去,就是現在在豐島之戰中耀武揚威的日本的吉野號。
李鴻章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政治家。照理,以他的宏才大略,一定對慈禧的所為深為不滿,但是,他又是一個極其實際的人,他的一切行動,都經過深思熟慮,他學到了他的老師曾國藩處世的真經。
曾國藩處世的真經是什麼?
這就是後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挺經”。
李鴻章曾對曾國藩的孫婿吳永說過這樣的話:“我老師的秘傳心法,有18條‘挺經’,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寶訣。”
“挺經”的內容是什麼呢?為此,李鴻章舉出了其中一條秘訣。李鴻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