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建頤和園費用可以買10支“北洋艦隊”(2 / 2)

“準,準定下個月25日交到內務府。”

“好吧,就是25日!可別再拖了。”

醇親王又是一陣氣結。話中倒好像他有錢勒住了不放手似的。他勉強應了一聲:“是!”

“總理衙門有個折子,說袁世凱如何如何,你聽說了沒有?”

“聽說了。”醇親王答道,“袁世凱要扶植大院君李罡應,簡直胡鬧!”

“怎麼胡鬧呢?”

光是這平平淡淡的一問,就使得醇親王不知話從何處說起了。因為一時想不出慈禧太後是真的不明白,還是裝作不明白。多想一想,袁世凱果真有擁立大院君李罡應的企圖,那麼他的胡鬧之所以為胡鬧,是用不著作解釋的。尤其是慈禧太後看了20多年的奏折,什麼言外之意,話中之刺,入眼分明,誰也不用想瞞她,豈有看不懂奕(左訁右斤)的奏折的道理?

照此說來是裝作不明白。然則用意又何在?轉念到此,令人心煩意亂,話就越加說不利落。本來的意思是想用大院君自況,袁世凱要擁立朝鮮王本生父,豈非就像中土有人要擁立光緒皇帝本生父一樣的荒唐胡鬧?這番意思原也不能表達,但胸中不能保持泰然,便覺喉間處處荊棘,聽他的話,好像因為朝鮮王與他本生父意見參商,所以袁世凱要擁立大院君才荒唐。反過來說,如果他們父子和睦,那麼推位讓國由李罡應接位倒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話一出口才發覺自己立言不僅不得體,簡直是促使他人生出戒心:當今皇帝要與醇親王不和,彼此猜忌才是,如果父子一條心,帝係就有移改之虞。那不等於自絕天倫之情。這樣又悔恨、又惶恐,不由得滿頭冒火,汗出如漿。

慈禧太後見此光景,覺得他可笑、可氣,亦可憐,就不忍再繞著彎子說話,讓他為難了。“袁世凱是人才,要說伸張國威,也就是隻有袁世凱在那裏的情形,還有點像大清朝興旺時候的樣子。”她說,“這些事讓李鴻章料理就得了。奕(左訁右斤)的折子我不批、不留,也不用交軍機。你現在就帶走,告訴奕(左訁右斤):不用理那個姓金的使臣,有話叫他跟李鴻章說去。”

醇親王除了稱“是”以外,更無一語,退出殿來,滿心煩惱,回到適園,便覺得頭暈目眩,身寒舌苦,又有病倒下來的模樣。

到晚來霍然而愈,隻為李鴻章發來一個電報,說德華銀行願借500萬馬克,按時價折付銀子,約有90多萬兩。年息5.5厘,分15年還清,前5年付息不付本,往後10年,分年帶利還本。

李鴻章說:“自借洋債以來,以這一次的利息最輕。”

這件事就算辦得很漂亮了。

對於這樣的荒唐事,李鴻章也是無能為力,隻能是裝聾作啞,和稀泥,打太極拳。

耐心,忍耐,盡自己之力,也許會出現以時間換空間的轉機,局麵還不至於不可收拾。也許這就是李鴻章的潛意識。